汽车电商已不做“颠覆者”

04.12.2015  15:40

  以“一口价”、“5折”冲量的双十一,无论对于厂商来说这些销量可谓“九牛一毛”,眼球经济与集客到店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对于汽车电商来说,能否实现新车销售的常态化?能否在产业链中真正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的目的?能否应对未来来自厂商自有电商的挑战?

  进入2015年年末,车市寒潮未退,但传统汽车经销商已度过了的被汽车电商“颠覆”的心理危机。中国的“特斯拉”尚未面世,销售、售后领域汽车电商的消亡速度甚至快于传统经销商店。“颠覆”或还为时尚早,优胜劣汰之后,主流汽车电商们尚在探寻汽车  互联网的可持续模式。

  不出所料,今年双十一,各大汽车电商平台的最好成绩又再次被刷新。短短一天内,天猫阿里汽车共售出6506辆汽车,交易总额达到7.19亿元;汽车之家仅用  14个小时就打破了去年的成交记录,当日订购总量达到54085辆,交易总金额87.95亿元;易车则实现订购总量77992辆,交易总额达125.6亿  元。尽管天猫与汽车之家都推出了“一口价”以追求价格透明,而易车也不再以销售线索,而改用订单量来为“双十一”计成绩,但“更上一层楼”的数据背后却并  不标志着汽车电商的成熟。

  “双十一”上,凯迪拉克、荣威、斯柯达提供了数百台半价车型,原价28.88万元的凯迪拉克ATS-L仅售  14.44万元。但5折的ATS-L限量前100名付尾款的消费者享受,半价荣威550则是前30名;斯柯达晶锐更是只有前十名付款的才享5折。无论对于  厂商来说这些销量可谓“九牛一毛”,眼球经济与集客到店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对于汽车电商来说,能否实现新车销售的常态化?能否在产业链中真正起到优化资源  配置、提升效率的目的?能否应对未来来自厂商自有电商的挑战?这些问题让过去高喊“颠覆”口号的汽车电商们回头重新甚是与厂商、经销商的关系,与自己的行  业定位。

困难的利益分割

  “线上互联网经济有几个支撑的法宝,便捷、透明、价格便宜。”一位豪华汽车品牌负责人向《国际商报》  表示,便捷与透明确实需要传统经销商思考,最低价格却不具备可持续性。“商品必须有成本。如果认为最低的价格就是最好的东西,可以在短期内用最低的成本满  足价格需求。但是一个产品有成本,有维系品牌服务的投入,如果互联网上价低者胜,最终会形成另外没人做服务,没人保证服务把产品卖出去的局面。”

  而“全网底价”的策略也在早期汽车电商的实践中被证伪。汽车电商作为平台,由经销商在上面报价,本意是集成数据,节省了消费者线下各店比价的过程,提供便捷  的购车体验。但有消费者向《国际商报》反应,时有经销商在平台上报出了“最低价”,但到店后却用特价车已售完等方式,劝说消费者接受更高价格或其他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