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汽车“布局”武汉 系最大省外新能源基地

08.09.2015  15:02

  江淮汽车再次发力新能源业务。与以往开发新款车型不同,这一次,该公司将在江城武汉建一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初期年产可达万辆。这是其在安徽本土之外该类汽车最大生产园区,也被业内认为是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的一次探索。

  “牵手”武汉盟盛人合建基地

  江淮汽车日前公告称:公司与武汉盟盛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明确在武汉市蔡甸区投资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

  根据公告披露的协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江淮汽车以现金和实物出资,占注册资本的70%,武汉盟盛人新能源以现金出资,占30%。其中,江淮汽车负责产品的开发及技术支持,主导合资公司的运营管理;武汉盟盛人新能源负责提供土地、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该项目将于年底开工,计划建设时间一年,定于明年形成目标产能和营销服务能力。

  辐射中西部的重要“棋子”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在武汉“布局”,一方面因为作为首批九个“新能源车推广试点城市”之一,武汉是政策优惠力度最大的城市,政策非常“给力”。另一方面,武汉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务、公交、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部门更新或新增车辆的50%采购新能源汽车。

  上述因素在双方协议中可见一斑。根据公告,武汉盟盛人新能源还要负责争取当地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武汉公务用车在同等条件优先选用合资公司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取得500台武汉市新能源出租车市场,1500~2000台电动卡车的政府采购订单,电动客车在当地的示范运营和推广等。

  此外,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武汉,从战略角度考虑,在此设新能源汽车基地不仅可以承东启西,辐射西部地区和整个中部地区,还可以承北接南,向南北扩张,使企业辐射的市场更大,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和商务成本。

  “异地建厂”破除地方保护

  江淮汽车2010年首批新能源轿车产品投放市场,至今实现销售过万辆,居国内推广首位,总行驶里程超过2.5亿公里,单车行驶里程最高已达11万公里。尤其是今年1~7月,江淮新能源轿车累计售出3637辆,同比增长超过500%。

  对于江淮新能源汽车“异地建厂”模式,相关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破除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的一次探索。

  “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倾向严重,短期内难以破冰根除。”专家表示,在之前的示范中,近一半示范城市政府指示或明文规定:采购地产车;或采购地产车,给额外补贴;或要求动力电池等零部件进行本地采购。

  “‘本地化布局、异地建厂’的模式,不仅可以拓展市场,破除地方保护,还可以借助当地之力通过‘以产代销’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该人士指出。(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