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推进民间文化“四个融合”

09.12.2014  18:43

      11月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到青阳县驻村入户专题调研民间文化,推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池州市及青阳县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结合池州实际,深入推进民间文化“四个融合”,推动民间文化和公共文化建设位于全省领先位次,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区”)建设奠定文化硬实力。

      一、推进民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积聚“三区”建设正能量。

      一是扩大社会宣传。在主流媒体上开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栏,在各级政府网站开设宣传网页,在沿街电子显示屏、出租车顶灯等发布宣传标语,在城区主干道等重要位置制作大型宣传牌,村居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精品创作。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等为原型、为题材,加强剧本、曲艺等文艺节目创作生产,并通过“青阳腔”、唱经锣鼓、龙船调、民间歌谣等以说唱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最美池州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推荐活动,广泛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道德讲堂、巡回报告团等组织道德模范进社区、进乡镇、进机关、进学校宣讲,以道德典型引领文明新风。

        二、推进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激发“三区”建设新活力。

      一是突出“休闲和养生”主题。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定位,抓住民间文化元素,推进池州杏花村、大愿文化园二期、九华德懋堂、东麓君安养生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展示民间文化“瑰宝”。二是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体验特色。推进投资9.8亿元的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在4A级景区莲峰云海核心区开设民俗馆,建成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展示、传承、体验为内容的特色文化展示区和传习基地。三是突出文化艺术创意特色。设立民间文化发展基金,建立民间文化集中展示园,加强民间文化传承平台建设,推进农民画、玉骨扇技艺创作进校园、闯市场,加快九华云水影视基地建设,谋划实施“3D青阳”、“印象青阳”等文化创意作品。

        三、推进民间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融合,描绘“三区”建设新画卷。

      一是抓好古文化村落规划建设。突出民风民俗,加强如青阳县陵阳镇谢家村、所村等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古县衙、古祠堂、古学堂、古桥梁等修护力度,延续村庄“文化血统”,留住乡愁记忆。二是抓好新风尚村居文化建设。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在居民集中村庄、集镇设立好人长廊和好人榜上公布评选结果,推动“和美”文化建设。今后,每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和农民文化乐园都开辟一片文化墙,以农民画的形式展示古文化和新观念。三是抓好村级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全力建设好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农村文艺演出等村级文化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农民文化乐园项目建设,为民间文化展演、传承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将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管护经费纳入民生工程建设。

      四、推进民间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夯实“三区”建设硬实力。

      一是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以全省首批12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等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继续深化“文明社区进乡村,美好乡村进社区”,让民间文化之花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上充分绽放。二是争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规划编制青阳腔博物馆、民间文化展示展演中心、池州傩、罗城名歌传承基地等项目,启动实施如“青阳县丁桥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工程”等农村文化项目。加强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和非遗和传承保护,积极推进青阳腔博物馆筹建工作。三是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推动文化供给多元化。同时,不断壮大文化艺术、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三支队伍,加快 “四个转变”,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