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五大工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11.06.2015  11:38

十二五”以来,我市认真把握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紧紧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整合,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逐步走上了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拓展文化内涵的互促互动之路,为实施“文化名市”战略,服务“三区”发展,建设幸福池州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宣传文化旅游形象。创作编排大型黄梅戏《情洒杏花村》、《雾里青传奇》、《商女春秋》和组织拍摄的电视电影《露珠儿》、大型电视片《品读城市·池州》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电影频道、科教频道播出或晋京演出,组织排演精典黄梅戏大小计30余部,赴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几十个城市演出宣传。池州市黄梅戏剧团与九华山联姻,加挂“九华山艺术团”,为宣传推介九华山旅游经济服务。

二是实施文化展示工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举办两届广场舞大赛、四届民歌赛,逐步形成了九华山庙会、石台茶叶节、尧舜之乡月月乐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完成《历代诗人吟池州》、《昭明文选》、《漫步秋浦》、《古名胜》、《遗珍》、《非遗》的编辑出版工作;正式出版宣传池州历史文化风貌的《秋浦诗旅》、展示池州复建20年以来戏剧创作成果的《秋浦梨苑》和完整展示池州摩崖石刻的《池州摩崖石刻》3本书;出版《商女春秋》和《雾里青传奇》2部大戏光盘。成立池州傩艺团应邀多次赴新加坡、韩国、德国、匈牙利、法国、香港、澳门交流演出,展示池州地域文化风采。

三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升文化旅游内涵。先后完成全市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挖掘整理池州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对20余处濒临破坏的珍贵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维修了齐山摩崖石刻等20余处文物,复建了杏花村文化园、秀山门、毓秀门、池州府儒学、孝肃街、古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代表性文化景点,在清溪河改造工程中融入池州特色文化主题,成功追回“关子钞版”并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4年3月25日和7月8日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相继举办了杏花梦·农耕情—安徽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池州市第四届民歌赛等大型活动。

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文化旅游新阵地。全市累计建成6个6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13个农家书屋,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地利用公共文化场所阵地,在重大节庆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例如民间灯舞、元宵佳节赏灯猜谜、传统习俗展示、龙舟比赛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参与,为池州旅游发展集聚一定人气,同时,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逐步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旅游景点,如市博物馆成功申报3A级景区。

五是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继出台《池州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具有很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为我市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九华山大愿文化园顺利开园。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命名为安徽省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非遗工艺品的研究开发,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如傩面具、佛事用具、大九华玉骨绢扇等。目前,我市已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储备各类项目120个,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莲香佛国—金色袈裟文化产业创意园、安徽星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九华山福慧天宝剪纸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项目和企业落户池州。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