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iEV+”战略发布

28.07.2015  10:19

   

        工人正在江淮新能源汽车总装生产线上安装汽车电路。                                记者  张大岗  摄

  新闻摘要

        汽车产业竞争风起云涌,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制高点!新的机遇下,谁掌握先机、拔得头筹,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近日,江淮汽车公司发布“iEV+”战略公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将占江淮汽车总产销量的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和深耕者,江淮汽车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探索,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此次全新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发布,宣告着江淮汽车的强势爆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淮汽车将发出时代最强音!

        较务实,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30%

        ——看上去略显保守的目标背后,体现的是对质量效益型发展导向的坚守

        30%,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江淮汽车,这一目标的设定略显保守。

        工信部工业装备司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提出: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如果这一目标能顺利实现,那么到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占总销量的10%~15%,届时江淮汽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占有率将达到10%左右。

        “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务实,特别是对目前仍然处于举步维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坦言,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制定发展目标一定不能有“画饼充饥”的心态,而应当聚焦有限目标,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径,让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业务,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口碑和效益,进而逐步成长为公司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主导业务。

        相关券商研究报告所言,如果生产环节上电池供给瓶颈能在短期内打破,再加上充电设施加速普及,江淮汽车的新能源业务很快就会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只有产生效益,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显然,江淮汽车并不高调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背后,更深刻地体现了公司对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坚守。

        纯电动,江淮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

        ——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取向相符,有利于扩大技术领先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上,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议。江淮汽车在公告中明确宣称,将以持续构筑领先的纯电驱动技术优势为基础,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

        为什么选择以纯电驱动为基本路线?

        这与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和政策取向高度契合。国家2012年明确汽车产业纯电驱动战略导向,也就是确定了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以规避传统燃料汽车与传统混合动力在技术与产业上的不足。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更加明确提出“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江淮汽车坚持走纯电驱动的基本技术路线,正契合了国家发展导向。

        此外,江淮汽车在纯电动技术上积累的竞争优势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09年,江淮汽车就明确提出以“纯电驱动”为主攻方向,并与国内各大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初步构建起电动车的核心研发团队,并通过“迭代研发”的开发模型不断创新,直到第5代纯电动车采用完全正向开发模式,体现了国内电动轿车研发的最新技术水准。

        目前,江淮汽车已经明确提出打造“双动力总成”为核心、自动变速传动的新一代“钻石传动系”,应用于节油率30%~100%的不同车型纯电动、插电式和混合动力车型,确保公司走在节能汽车发展的前列,不断巩固扩大技术领先优势。

        谈目标,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

        ——技术、产品、渠道优势万事俱备,把握了抢占市场的先机

        江淮汽车在公告中明确宣称,要着力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作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商用车制造企业之一,江淮汽车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技术创新上,按照江淮汽车的平台化研发战略,3.5吨以下新能源轻型商用车采用的是目前成熟的纯电动车的平台。”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历经7~8年的技术积累,体系逐步成熟,研发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2010年,江淮汽车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2014年,江淮汽车又在其商用车研究院下设立新能源商用车设计部,更好地将新能源汽车的共性技术与商用车独特的需求结合起来。同时,江淮底盘产品的研发制造一直占据着行业领军地位,在开发电动商用车底盘上具备领先优势。

        在产品创新上,目前江淮汽车正在开发多款新能源商用车型。2015年底,纯电动轻卡在3.5吨及以下实现底盘平台系列化;2016年底,轻客实现整车产品电动系列化。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到2020年,将实现所有轻型商用车主销产品全覆盖。

        江淮汽车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潜力巨大。公司既积累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优势,又具有传统商用车开辟的渠道优势;下一步公司将加快向市场导入新能源商用车的各类产品,把技术、产品、渠道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抢占“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这一制高点。

        论扩大,核心产业链建设成为关键

        ——通过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进行产业链布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

        江淮汽车公告称,坚持科学规划,系统布局,通过资本运作和产融结合,突出产品实现过程一致性能力建设,强化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电”及能量回收、远程监控、电动转向等“六小电”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建设。

        显然,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一系列系统性、长远性的布局,而核心要义就在于,进一步巩固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初步确立的领先优势。

        江淮汽车内部人士介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建立了多层次开发模式,研发体系水平显著提升,研发能力水平进步明显。江汽股份形成电转向、电制动、电空调、电仪表和远程服务及能量回收的开发能力;安凯股份已培育电机、整车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的开发和制造能力,自主研发的新能源e控智能系统,是新能源客车与车联网技术结合的成功典范。

        据江淮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下一步江淮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的发展需要强化产业链布局,将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建立产品联盟、加强资本运作等手段,强化“三大电”、“六小电”等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链资源的掌控。

        说创新,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引领发展浪潮

        ——以互利共赢、价值共享为准则,为新能源汽车使用者创造更多便利与福利

        新能源汽车既是汽车行业尚未深度开发的“蓝海”,也会很快转变为竞争激烈的“红海”。如何更快地将产品顺利导入市场,进而分享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快速成长的红利?商业模式创新是重中之重。

        目前,多数企业在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时,基本均按传统汽车商业模式开展,客户需要面对多个主体,整体不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据江淮汽车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江淮纯电动轿车的用户群体以私人购买为主。与行业相比,江淮电动出租车运营受限,模式仍不成熟,租赁等模式也尚未涉及,这也为未来创新发展预留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按照江淮汽车此次公告发布的商业模式创新,其首要突破口就在于,打通、整合产业链价值体系,实现从产品提供向一体化服务营销的转变。新能源汽车营销必须要调动主机厂、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供应商、车联网服务供应商、金融服务供应商等各种资源,促使产品制造与服务、金融、信息化等深入融合,满足用户在购车用车上的各种需求。同时,将强化互联网思维,以经销、电商为平台,积极发展“O2O”商业模式,以产品、技术线上咨询和线下体验为突破口,优先布局一线城市、限行限购城市、地方鼓励消费城市,积极拓展政府与商业运营等公共服务领域,并加快发展私人消费市场。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