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泽国魂归故里 骨灰安放在利辛刘集烈士陵园

19.10.2015  12:25

10月17日的清晨,白色的大雾笼罩着皖北大地,天地一片苍茫、肃穆。

利辛县城北镇刘北村江小集庄在一阵鞭炮声中醒来,村民周围的农田有的已经翻耕,有的还没来得及种上小麦。村民的房院里、路边上,到处都是还没来得及脱粒的玉米棒子,成堆成片的放着。

江泽国家人和武警护卫烈士骨灰走向墓地

上午7点左右,太阳出来了,大雾散了一些,但江小集人今天不会有人去干农活。记者乘坐的车子刚进村口,见到有人,还没来得及张口问路,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就手指前方:“前面一拐,就是江泽国的家。”

江泽国,烈士,安徽省利辛县城北镇刘北村江小集人,生前任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兼特勤五队指导员,2015年8月1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36岁。

家贫,读不起大学去参军

从江泽国的爷爷参加新四军抗击日寇侵略算起,一家三代人有5个人民子弟兵。江泽国的父亲和叔叔年轻的时候就参军保家卫国,后来江泽国的大哥也参了军。但说起江泽国走进部队,多少有些心酸。

乡亲们自发前来送行

在村民们的印象中,江泽国是个老实、少话的孩子。年少在家读书期间,只要有人喊他帮忙,他都没有二话。村书记刘会联既是江泽国的邻居,也曾经是他的老师。刘会联告诉记者,江泽国读小学五年级时,他正好教五年级的数学。“他特别忠厚老实,不太爱讲话。”刘会联记得,江泽国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几名。“在江泽国家所在的村子里,很多村民都说江泽国的家人与村里人相处得都非常好。“今年春节的时候,他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住了几天。”村民刘冠宇告诉记者,他和江泽国一个庄,他比江泽国小二岁。江泽国春节回来时,他们互相打招呼,还聊了一会儿。

提起江泽国,大哥江佳义的心里满是愧疚,泪水瞬间从眼角滚下。1999年夏天,江泽国参加完高考后,收到了芜湖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家里还是土房子,我也刚刚结婚,家里欠了8000块钱外债。”为了尽快把债务还清,父母带着江泽国前往常州拾荒,年少的妹妹也辍学在家。

两个月后,本来应该是大学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江泽国却带着拾荒挣得的几百块钱回了老家,准备买些化肥农药在老家种地。“就在回来的那天晚上,俺们弟兄俩喝了一点酒,泽国喝着喝着就哭了起来。”江佳义回忆说,他当时觉得弟弟是个读书了料,如果在家做农民或者在外拾荒,这辈子可能都没希望了。但是家里实在太穷,弟兄俩商议的结果,让江泽国当兵!

当年10月,江泽国通过体检后应征入伍,成为天津的一名消防兵。此后的两年,由于江泽国在部队表现突出,文化课成绩优异,他又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如愿考上了廊坊武警学院。2004年,他被分配到天津消防,成为一名带兵排长。

从那之后,江泽国不仅是全家人的骄傲,也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这么多年来,他有事没事的时候,经常给家里打电话,问问父母身体咋样,家里缺不缺钱。”可最近这11年来,江泽国因为一直在消防一线,工作特别繁忙,从没在老家陪父母吃过年夜饭。

敬业,扎根基层喜爱兵

许奇和徐振雷两人,当年和江泽国一起入伍,和江泽国是战友加老乡。

“我和江泽国是一个镇上的,上学时就认识,后来我们当兵后,新兵连还在一个排里训练。”徐振雷回忆说,当时他们都从一名学生进入部队,训练的艰辛令他们一度难以承受,“脚脖子肿得老高,大雪天用凉水洗脚,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这时候,我们抱在一起哭,哭过之后就相互鼓励,说要给父母争口气,要坚持下去。”

2004年7月,江泽国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天津后,三人虽然不在同一个中队,坐公交车也只要一个小时,却很少有机会见面。“你知道在消防部队,官兵都要24小时待命,根本没时间见面。”徐振雷说,他们的联系基本是通过电话和短信,主要是聊聊工作上的事,交流交流感情。“虽然工作那么忙,但我在2005年结婚的时候,他还专门参加了我的婚礼。”

利辛县县委书记程修略看望江泽国家人

“江泽国对工作特别认真,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他从不说半个‘不’字。而且这么多年来,他虽然是个干部,但一直在特勤一线。”在战友许奇看来,正是江泽国因为业务素质出众,深得领导信任,他才一直在特勤,“消防特勤可是消防部队里业务能力最强,负责的都是最危险警情呀!”

在战友们的印象中,江泽国虽然少言寡语、不善言辞,但他却把战友、兄弟看得比什么都重。许奇说,几年前他调回到家乡阜阳消防工作。可让他感动不已的是,江泽国在三年前虽然没能参加他的婚礼,但在去年4月专门请了一天假,从天津赶到阜阳喝许奇孩子的满月酒。

“我记得那天是星期天,他坐了一夜的火车,早晨到阜阳后,当天晚上就返回了,说第二天一早要开会。”说到此事,许奇和徐振雷的眼眶都红了。

天津公安消防总队开发区支队政治处主任王跃,也是江泽国的战友。10月16日,他代表部队一路护送江泽国骨灰回到利辛。在王跃看来,江泽国工作认真负责,一直扎根基层一线,刻苦训练,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早在去年,部队领导要调江泽国回机关,但江泽国自己打报告要求在基层带队伍,他说在基层习惯了,喜欢这些兵。”王跃告诉记者,江泽国带领着特勤队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公安现役部队。

献身,撇下妻女和家人

“老公我担心你,看到再忙接个电话,注意安全。”这是今年8月13日凌晨1点2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两个多小时后,妻子任倩囡无数次拨打江泽国的手机无人接听后,给他发去的短信。虽然至今也没等到江泽国的回复,但任倩囡一直把这条短信保存在手机里。而在爆炸事故发生的半个多小时前,他们像往常一样,一个在天津的家里,一个在单位,通过电话互道晚安。没想到短短的1分41秒的时间,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通话。

人们汇聚在烈士墓前,久久不愿离开

2004年12月26日,两人经朋友介绍,第一次通过电话相识。当时,江泽国刚从军校毕业,任倩囡在老家利辛县的一所学校当老师。“我们电话联系了三个多月,才正式见面。虽然他话不多,但他别踏实,当时我就觉得他是我一辈子依靠男人。”两年后的八一建军节,他们结婚了。虽然之后又有了可爱的女儿,但两人从结婚之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长期两地分居,只能靠短信、电话沟通感情。

为了尽早和妻子、女儿团聚,江泽国在去年9月拿到新房的钥匙后,一家三口总算不用两地分居。然而,因为江泽国平时工作特别繁忙却很少有时间回家。“每次泽国回到家,女儿总会问:‘爸爸你今晚在家住吗?’”任倩囡说,女儿在四岁多时,就经常说最崇拜爸爸,以后还要像她爸爸一样去当兵,成为一名军医。

如今,江泽国的女儿在天津读小学一年级。爆炸事故发生后,她经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任倩囡则强忍着泪水说:“爸爸带叔叔们去天堂探险了,不能通电话,是军事秘密。”女儿似乎是听懂了她的话,不再问爸爸何时回家。有一次任倩囡想到丈夫伤心极了,问女儿怎么不再问爸爸了,“女儿当时说,爸爸做的事是秘密,爸爸知道了会伤心难受的。”

继承遗志,英雄家人明大义

8月14日晚,官方确认江泽国牺牲后发布消息。从那之后,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常常以泪洗面,夜不能寐。“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有人来看望我父母,我母亲表面上装坚强,但经常一个人偷偷哭,吃不下去饭,前几天还吐了一口血。”江佳义描述说。

江泽国的父母今年都是67岁,岁月的艰辛、生活的磨难、失子之痛在两位老人的脸上烙上了明显的印记。母亲花白的头发,身材瘦小,苍老的倦容下依然可以看出老人的坚强和干练。见到记者之后,不失礼节地和记者握手,让记者到屋里坐下。父亲江志强话虽不多,言语行动之中依然可以感受老人家的军旅作风。此前的十几天里,家人一直在天津商谈儿子的后事,家里十几亩地,现在已经种上小麦,玉米也收到家里,“收种多亏了乡亲们帮忙。”江志强告诉记者,10月16日,天津公安消防派出4名官兵护卫江泽国的骨灰,用专车连续行驶13个小时,于当晚7点抵达利辛。

按照当地习俗,家人把江泽国接回了家,并为英雄守灵。10月17日早上7点30分,江小集的乡亲们放下了地里的农活,涌向江泽国的家里,送别英雄。

从江小集江泽国的家到刘集烈士陵园,不到5公里,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烈士的英灵,在亲人的陪同下,走过江泽国小时候玩耍的村庄,走过他曾戏水的小河,走过他撒播过汗水的田地,沿途站满了前来送行的战友、同学、乡亲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们。

上午8点30分,江泽国骨灰安放仪式开始。前来送行的人们为烈士默哀三分钟,向遗像三鞠躬。

英雄的离去,最悲伤的莫过于江泽国的父母、妻女及家人。江泽国的妻子任倩囡现场的一席话更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江泽国用他的行动兑现了军人的承诺,用生命完成了军人的使命,作为妻子,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他没能完成对父母的孝心,没有完成对女儿的承诺,但是我想他没有完成的,我作为妻子替他完成。我相信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是安徽人民的骄傲,是利辛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愿英雄江泽国在天堂安息!

原标题:烈士江泽国魂归故里 骨灰安放仪式在利辛刘集烈士陵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