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故事】巢湖防汛:高温不下“火线”

29.07.2016  19:12

      “大堤护坡只要出现裂缝,湖水一冲,裂缝就会越来越大,而7月21日,裂缝最长达三四米。”这是安徽巢湖25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过程,周维富、史先硕、王文根等几位老党员志愿参与护堤,一直忙碌在巢湖大堤上。7月22日,他们将麻绳一头拴在合肥市环巢湖大道的护栏上,一头拴在腰间,身穿救生衣,在巢湖的风浪中,用麻袋填补裂缝和塌方。历经3个多小时,堆了300多个麻袋,他们共修补了5处裂缝和塌方。
  在巢湖抗洪一线,像他们这样的巡堤人还有很多,而从7月20日起,他们除了和风浪、洪水斗争,还不得不顶着烈日工作。
  强降雨刚刚结束,高温接踵而至,20日以来,安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6℃至39℃,合肥持续高温,其中26日合肥观测站达39.1℃,为全省台站气温之冠。尽管,伴随晴热高温,巢湖和中小河流水位缓慢下降,从25日16时起,合肥市防指将巢湖流域防汛应急响应由Ⅰ级调整为Ⅱ级,但巢湖、派河仍超警戒水位,很多圩口还处在危险中。

7月22日,合肥市包河区几位老党员志愿者在巢湖大堤用麻袋堵住裂缝。

      7月26日16时,巢湖忠庙站水位11.89米,超警戒1.39米。正如合肥市气象局局长王兴在防指汇报时所说:“合肥处于晴热少雨高温时段,最高气温超过39℃,抗洪将在酷暑中进行。”
      26日,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负责人指着一望无际的巢湖告诉记者:“抗洪流行3句话——涨水不破退水破、雨天不破晴天破、夜里不破白天破。”7月以来的高水位让堤岸长期在湖水中浸泡,再加上风浪不停冲击,堤岸护坡开始出现裂缝和小塌方。当前高温来袭,一方面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进一步加强巢湖防风挡浪和堤防的巡查防守,另一方面要强化一线防汛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提醒巡堤人员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采取防晒措施,随身携带防暑药物。
      即便在39℃高温下,也没有人轻易下“火”线。目前,街道组织机关、社区居委会和群众300余人轮流对巢湖、派河和圩口大堤进行24小时巡查,确保堤坝退水不破、晴天不破。
      王兴介绍,针对当前水位仍然超警戒的现实,合肥市每日都要召开防汛抗洪会商调度会,通报天气趋势,共享抗洪信息。气象部门多次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高温热浪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对防汛工作的影响,切不可对抗洪掉以轻心。
      这也是整个安徽当前的抗洪现状,一边是江湖水位超警戒,一边是高温酷暑。气温居高不下,高温警报持续拉响。7月27日,安徽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全省各市、县局也都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给防汛一线发送决策气象服务的同时,气象部门还为广大市民积极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7月26日11时20分,不少合肥市民都收到一条含有“中暑指数”的气象短信,“7月25日,合肥市区最高气温38.2℃,预计26日最高气温38℃,中暑指数2级。未来一周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35℃至38℃。”这是合肥市气象局与市疾控中心首次通过安徽省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联合向社会全网发布的高温中暑指数预报与防范提示。
      根据气象部门高温预报预警,合肥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已开放了七桂塘和城隍庙两处纳凉点,为广大市民提供纳凉避暑场所;市城管部门启动高温工作预案,全市300多家清凉驿站面向环卫工人开放;市文明办发出倡议,及时开放避暑场所,全市所有安装空调的服务大厅、商场、接待室等,为户外工作者和市民群众提供纳凉场所、解暑茶水,避免发生中暑事件;市供电部门也已启动电网运行和配抢指挥应急预案,消除隐患,增派抢修人员,强化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快速响应。 (转自中国气象局网站 中国气象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