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发展的安徽路径

19.08.2014  13:21

        全长不到14公里的安徽省安庆市石门湖航道,属于长江水系中典型的“短尾巴航道”。石门湖航道连接怀宁县和安庆西部城区的化工、建材产业密集带,沿线产业对于提升航道等级需求十分迫切。面对这一需求,安徽省港航投资建设集团与安庆市、怀宁县及沿线重点企业四方共同投资1.7亿元,将航道等级由六级提升至三级,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今年年年底,改造工程将完工并投入使用。

  “以前,这样的项目很难进入我们投资大盘子中。”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家俊说,“但企业有需求,沿线地区有积极性,就可以充分调动各方来推动水运项目建设。这正是我省水运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活力所在。

  项目建设法人化、运营公司化,吸引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关联度高的企业入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安徽港航投资体制改革是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有效探索。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水运需求不断提升,这一路径有望越走越宽。

水运发展活力得到激发

  长期以来,安徽内河水运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水运投资由政府的航道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只能“排多少预算办多少事”,“九五”至“十五”期间,年平均投入仅1.9亿元。

  “‘十一五’初,安徽省提出建设‘两干三支’高等级航道网,由此带来数百亿元的巨额建设资金需求,必须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来解决。”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说,“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大胆实践,实现了多元投资构建投融资市场化的新格局,激发内河水运发展活力,破解水运融资难题。

  2006年,安徽省以原国有港航优良资产为资本,组建了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作为全省内河水运重点工程建设的投融资主体。经过8年多的改革实践,实现投资项目建设运营法人化,基本形成了“三个一点”——“政府投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资金入一点”的筹融资模式。

  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成立以来,累计投资建设水运重点工程20余个,总投资超过120亿元。在创新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向全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开放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前,全省首条“省市共建”航道店埠河航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首个经营性航道安庆石门湖航道整治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之中。在120亿元投资盘子中,社会资金占比15%左右。

水运通行瓶颈不断消除

  随着水运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安徽内河水运的通行“瓶颈”不断被消除。

  合裕航道,全长131.2公里,是合肥目前进入长江的唯一航道,也是当前长江流域支线航道中最为繁忙的一条。“我们在合裕航道沿线投资实施了航道等级改造提升、船闸扩建、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等6项重点工程,总投资额超过30亿元。”李家俊说, 2015年年底,合裕航道的整体改造工程将竣工,航道年通过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较改造前提升一倍以上。

  全面提升长江水系内河航道网络通行等级,是安徽水运投资建设的“主战场”。安徽规划了“两干三支”内河水运航道网络,两干指的是长江、淮河,三支包括长江水系的合裕航道、芜申运河,淮河水系的沙颍河航道。围绕落实这一规划,安徽“十二五”前3年完成投资122.4亿元,合裕航道改造、芜申运河建设等“牛鼻子”工程将于明年年底完工,“两干三支”航道网主体建设项目“大头落地”,比原计划提前5年至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