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银在全省水稻机插秧现场技术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13.05.2014  18:37

2014年4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南陵县召开全省机插秧现场技术交流暨工作推进会,目的是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和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部署,总结交流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加速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午,我们观看了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农业装备基地和南陵县水稻机插秧现场。刚才,滁州市、凤台县、郎溪县、南陵县和潜山县分别介绍了他们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措施和工作经验,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经验交流,也是技术培训,相信会给大家一定的启示和启发。下面,就推进我省水稻机插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水稻育插秧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水稻育插秧的推广工作作为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中的重点强力推进,在项目上倾斜、政策上支持,不断加大培训、宣传、示范力度,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机械化育插秧快速发展

      2013年,我省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1058万亩,其中机插秧900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31.8%,机插率2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2.1万台,较2012年增加了20.5%,2013年全省新增插秧机3355台,其中高速插秧机1198台,占新增插秧机的35.7%,显著高于手扶式插秧机的增长,插秧机结构不断优化。
      (二)工厂化育秧跨越式增长

      2013年,省农委在2012年省财政通过稳粮增产行动项目下拨3000万元的基础上,继续下拨5000万元,在全省水稻主产区43个县实施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项目,开展集中育秧试点示范。当年全省各地新建育秧工厂344座,比2012年增长140%,共有589个育秧工厂投入水稻育秧生产,育秧能力达到180万亩。
      (三)示范县发挥突出作用

      2013年我省水稻机插秧安排部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29个。其中,6个部级示范县共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190万亩,占全省的18%(其中机插秧面积173万亩,占全省的19 %)。29个省级示范县共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14万亩,占全省的58%(其中机插秧面积551万亩,占全省的61%),部、省示范县完成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占到全省的76%(其中机插秧占80%),实现了示范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在全省机插秧推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四)先行县建设成效显著

      2013年,凤台县被列为全国8个新增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行县之一,经过一年建设,该县已建成育秧工厂202个,占全省育秧工厂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当年新建146个,全县拥有插秧机917台,其中当年新增373台,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41.5万亩,机插秧水平达到66.4%,在我省率先实现了整县推进。
      (五)技术模式和应用机制初步建立

      各地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培训、共同开展示范,经过大量对比试验,逐渐摸索出适合各自农业生产实际的机插秧作业技术路线。解决了育秧基质和营养土准备、育秧大棚管理和综合利用、插秧机固定行距与不同水稻品种基本苗差异等问题。各地依托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探索实行育秧工厂化、供秧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机械化育插秧的应用模式初步建立。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抓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放眼全国,横向比较,差距仍然很大。2013年,东北三省已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黑龙江机插秧水平已经超过90%,我省周边的江苏机插秧水平已经达到70%,湖北机插秧水平也已经达到32.8%,而我省只有27%。从主要粮食作物看,小麦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也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在机械化生产方面仍然存在这样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对我们大家都是很大的压力。客观分析,目前还存在这样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育秧技术要求高,影响了普及程度。
育秧是机插秧的重点,更是难点,与传统大田育秧相比,机插秧水稻育秧的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对播种的均匀度、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秧龄都有严格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育秧,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秧苗的质量,进而影响机插秧的质量,可能造成水稻减产,挫伤农民购买、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机插秧的应用范围。
机械插秧要求田块平整、浅水栽插、薄水勤灌,相比较传统的手插秧而言,秧苗小、秧龄短、成熟期相对较晚。因此对水利设施和田块的要求较高。排灌设施不能满足机插秧随灌随排的要求不行,没有机耕路插秧机无法下田也不行。在我省有些地方,田块小,水利条件差,机耕路不配套,适宜机插秧的面积不到种植面积的一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机插秧的一大硬性制约。因此,建议各地把适宜机插秧作业的耕地面积掌握清楚,有的放矢推广机插秧,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三是补贴政策调整,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今年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购机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我省取消了对插秧机购买的叠加补贴,同时血防区插秧机的补贴比率也从50%降到了30%。这些政策的调整,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但补贴额度的降低,直接增加了农民购机成本,势必会影响一部分农户购买插秧机的热情。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虽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扩大了影响,营造了氛围。在当前全党上下把粮食生产放在极端重要地位的大环境下,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随着这几年机插秧推广实际成效的显现,各级党委、政府都看到发展机插秧,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推进“三农”工作和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和支持,逐年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六安、滁州等地都先后以政府名义下发了指导意见,成立了机插秧领导小组。天长市、太湖县、广德县等许多地方把水稻机插秧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农机农艺的互动融合力得到加强。
2012、2013连续两年,省农委共下拨8000万元用于育秧工厂项目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投资热情,育秧工厂数量大幅度提升,对这几年机插秧推广是有力促进。水稻产区各级农机部门都主动加强与农业部门的配合,聘请农艺专家,共同组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共同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指导农民开展机械化育秧、插秧和秧田管理,共同推动了我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快速发展。
      三是机插秧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
各地重点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推广订单作业服务模式,组织开展跨区作业,既提高了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促进了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升。2013年,我省共建立不同规模机插秧服务组织394个,涌现出了诸如凤台星火、郎溪绿野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的机插秧服务组织,在机插秧的推广、服务和模式探索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
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抓住关键, 2020年前建设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2015年前建成4亿亩,其中安徽省2015年建成2631万亩,2020年达到4670万亩。同时要求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这将为机插秧全面推广应用扫清障碍。
      总的来看,我省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作业环境都已非常有利,具备了大范围推广普及的条件。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因势利导,开拓进取,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不懈怠,集中优势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失时机地推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进一步强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工作措施
      4月初省局印发了《2014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1265万亩,机械化种植率达到38%以上。实现这个目标,对大部分地方来说,既可行,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强力推进。
      (一)高度重视,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各级农机部门要把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工作责任。要积极争取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实践证明,行政推动是做好业务工作的重要保障,近两年发展较快的滁州、六安和淮南等地都很好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路线,坚持行政推进,机插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做好示范,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各地要继续遵循试验示范先行,辐射带动推广的农机化技术应用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抓好典型,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基础建立示范点,设立对比试验田,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准确可信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典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今年我省将实施万千百示范工程,各地要抓紧落实相关工作,明确实施地点、示范规模、技术内容、产量目标、技术负责人,落实实施主体。今年我省在整乡整县推进的基础上,采取整县整市推进,确定滁州市为全省水稻机插秧先行市,整市推进,各市也分别确定了自己的先行县,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也将向这些地区倾斜,各地要以全面消除机插秧空白村为目标,加速推进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
      (
三)突出重点,确保机插秧实施效果。 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育秧技术直接关系到机插的成败。要紧紧抓住育秧关键环节,争取项目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新建扩建育秧工厂,各地农机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农业部门沟通,积极参与,加强指导,做好服务;要准确掌握当地育秧工厂的分布和运行情况,帮助完善设施,改善经营,尽可能多育秧。指导农民就地开展简易育秧,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自育秧与代育秧相结合,多形式育秧,快速提升机插秧育秧能力。        
        ( 四)培育市场,提高机插秧作业经营效益。 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机插秧推广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建立起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引导农机大户成为育秧大户、机插秧专业户,承包当地水稻机插秧作业;培育扶持水稻生产机械化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服务。通过培育机插秧作业服务市场,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提高单机作业量,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增加农民购买使用插秧机的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水稻机插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五)整合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之所以成为薄弱环节,是因为育秧要求高,技术复杂,作业链条长,必须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突破。农机部门内部管理、推广、培训等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相支持。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把机插秧技术推广列入当地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内容,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参与,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为机插秧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要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吸收农艺人员参加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共同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路线,共同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
      同志们,推进机插秧,是促进水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三严三实”新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省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