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房屋如何重建

01.08.2016  22:20

    7月26日,骄阳似火。记者来到霍山县黑石渡镇黑石渡社区,70多岁的李开金看着自己的新房子墙壁竖了快2米高,嘴上合不拢的笑。

  “老房子上世纪80年代盖的,泥墙土瓦的,不经住了。月头下大雨的时候,墙上裂了巴掌大的缝,我和老伴被迁到了安置点。”洪水一过,李开金回到家,发现家里房子已被大雨冲毁,在向镇里干部咨询了国家补助政策之后,他一合计,7月13日就扒掉了旧房子,成为了镇上第一个灾后重建住房的人。新房子是一层平房,100多平方米,清一色的水泥大砖砌成,李开金估摸着,再过一个月,他就能搬进这新盖的房子。

  今年6月18日以来的强降雨,已造成全省11市73个县(市、区、开发区)不同程度受灾。根据省民政厅的统计,6月27日至7月25日,全省累计受灾人口863.9万人,倒塌房屋47569间,严重损坏房屋65413间,一般损坏房屋106692间。

  霍山县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共有608户1821间房屋倒塌。洪灾过后,霍山县第一时间启动了灾后重建计划,县住建、民政、财政、国土资源、扶贫和移民开发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了督促受灾群众灾后建房工作。 “第一步我们与交通部门合作,将全县所有救急道路抢通,方便受灾群众重建住房运送材料;7月底,我们完成了受灾群众重建住房调查摸底、确定对象、资金筹集、规划选址等各项准备工作。 8月31日之前要求全面开工建设,12月31日之前完成所有因灾倒塌房屋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霍山县住建局副局长陈正春说。

  土地、劳动力等因素制约,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有了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年霍山县灾后住房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而让陈正春等人担忧的问题是劳动力的短缺。“现在农村年轻劳动力本来就极其紧缺,原本村村都有的泥瓦匠现在也寥寥无几,再加上很快又到了农忙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劳动力的不足耽误受灾群众住房的重建。”陈正春介绍道。

  不过,让黑石渡镇副镇长潘孔军担忧的并不是劳动力的紧缺,而是土地置换的困难。 “按照规定,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不允许住宅重建,这要求受灾群众只能和其他村民置换土地新建住房,可是谁家愿意把好好的土地来置换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啊? ”潘孔军告诉记者,现在只能由村民私下交易,添钱置换土地,“这笔钱对很多受灾群众来说不是小数,按照国家规定,我们黑石渡镇的土地一亩38500元,合到一平方米60元左右,不过,村民私底下置换土地,一块50平方米的土地就要20000元上下。本来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大都是困难户,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实在不少。 ” 县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问题。下符桥镇下符桥村有一户张姓老人,老房子靠山,又在田洼里,不仅仅交通不便,而且有很大的地质灾害隐患。 “现在老房子受灾肯定不能住了,原址也不允许重建,但是村里没人愿意置换他那块土地,现在只能靠村干部慢慢做工作了。 ”该工作人员介绍。

  多方筹集资金,科学制定重建规划

  灾后重建,资金是关键。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因灾倒损民房重建方案,要与美好乡村建设、地质灾害点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房保险理赔等政策衔接整合,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年底前完成重建任务。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对因灾倒损房屋逐一核查,确定恢复重建对象,登记造册。水毁房屋灾后重建工作与农村危房改造、农房保险等政策衔接整合,执行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此外,在山区库区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的27个山区库区县,保险公司还会按照核灾结果给予一定的补偿。

  “今年农村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保险赔付加政府补助为辅,综合解决。鉴于今年灾情特别严重,对农村全倒户恢复重建,政府补贴将实行多部门拼盘的方式。 ”陈正春说。李开金就是补贴政策的受益者。“我们家这新盖的房子简单,镇里干部给我算过,国家的补助资金基本上够把房子建起来了。”李开金老人给记者算了算,他和老伴是村里的低保户,按照政策补贴2万元,同时国元保险还能赔偿5000元,加在一起有2.5万元左右。 “新房子是平房,100多平方米,够我老两口住就行了,人工加材料一共也就4万元左右。剩下的女儿女婿资助点,过得去。”李开金说。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