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换真情缔结民族团结之花——记“和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海波

14.06.2015  18:37
         
        6月6日上午,新疆和田地委礼堂,来自全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代表、模范个人以及各界各方面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表达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心声。
        和田地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十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一派团结和谐的氛围中隆重召开。和田地委副书记、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指挥长丁祖荣宣读和田地委、行署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模范个人的表彰决定。安徽省国土厅选派的援疆干部王海波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王海波满怀赤子之心,牢记家国情怀,立足岗位,真情投入,把援疆当作一项民族团结来做,努力当好皖和两地群众友好交往交流的使者,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突出,展现了安徽援疆干部良好形象。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做好民族团结
        进疆以来,面对迥然不同的工作环境,王海波同志扑下身子,当好小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地委扩大会议和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领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刻掌握皮山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把握长期建疆、团结稳疆、依法治疆的大政方针,真正做到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明确工作目标,坚定政治立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王海波同志为了方便与民族同志交往交流,特别注意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皮山干部群众学习,学习当地民俗风情,学习维吾尔语。现在他能够用简单的维语与民族同志打招呼问好,与民族同志处得特别亲切,显得特别亲热,与民族同志打成一片。
        扎实工作,切实为援建项目质量和进度保驾护航
        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项目建设,王海波同志摆正角色,找准定位,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一线,扎实地做好援疆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做好每一个项目,让每一个项目发挥效益,让各族群众真正体会到民族团结的温暖。
        一是深入调研,从进疆工作那天起,他走访了全县各个项目建设点,跑遍了16个乡镇,对各项目建设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掌握了各项目的基本情况,为促进援疆项目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与民族干部并肩作战,积极做好援疆交钥匙项目的建设工作,皮山县职业高中和公共文化中心项目是安徽援疆交钥匙项目,为将这两个项目实施好,王海波同志紧紧依靠民族同志,发挥民族同志的优势,扎实地推进两个项目.目前,职业高中项目已竣工交付,公共文化中心项目也即将复工。
        三是加速推进前期的交支票援疆项目的工程进度。他多次深入实地,督查安徽援建的工程类交支票项目,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与各项目实施单位的同志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四是积极参与做好标准化厂房建设。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安徽省积极响应中央“产业援疆”的号召,安排合肥市经开区对接皮山县工业园,在皮山县工业园建设总面积3万平米、一期1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他在该项目建设的前、中、后各期积极参与,做好服务,促进了该项目提前建成,创造了安徽速度、体现了合肥效率,使该项目成为皮山县项目建设各方面的标杆。
        真情融入,用大爱把援疆工作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一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和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努力克服远离家乡、环境艰苦、灾害频发、社会维稳形势严峻复杂等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优良的专业技术水平,细致的工作方法,全力把工作往深处做、往实处做、往群众心坎上做,积极参加 “访惠聚”活动,走村入户与群众交流,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协调,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安徽支医队下乡义诊活动,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每逢民族节日,主动与志愿者一道下乡走访慰问“三老”人员、孤寡老人、贫困户。在古尔邦节、肉孜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到少数民族同事家拜年,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巩固友谊。
        王海波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民族团结事业添砖加瓦、一心为了援疆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援疆干部,他把心中所有的温情都化作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各族朋友,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了民族团结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与对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民族团结的深情,使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