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民政工作将继续深化改革 让服务对象更满意

30.03.2015  18:39

过去的一年, 合肥 市民政局以制度建设为前提,筑牢了民生保障的兜底网;以改革创新为主题,释放了加强社会治理的能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以三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为基础,完善了五大体系建设的内容。近日,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炜提出,2015年民政工作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主线,保障民生幸福,让服务对象更满意。

民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4年,在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有新突破,牵头完成了22项改革任务,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等四大领域,成效显著。

救助能力有新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惠及困难群众,全市四级救助网络初步形成。民生保障有新作为,完成9项目民生工程任务,在绩效评估中均获优等工程。公共服务有新提升,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建立婚姻登记证书免费制度,不断推进殡葬惠民工程。民政管理有新规范,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和“两单”制度,“不能办”制度在全局系统全面推广,健全完善民政资金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有新加强,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工作一线。争先创优有新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获得首次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

“十大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5年,全市民政工作将继续把困难群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保质保量做好“十大惠民工程”。一是养老设施建设工程,完成50个农村幸福院、6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个农村敬老院300张床位、10个农村敬老院医养“特护区”建设任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在市属城区,为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70周岁以上空巢(无子女)老人和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并逐步向县(市)延伸;三是护理保险工程,为全市42500名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购买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四是慈善救助工程,开展“圆梦大学”等慈善援助项目;五是社会救助暖心工程,修订《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病种;六是社会救助便民工程,持有我市居住证的外地人口与本市户籍人员享受临时救助同城待遇;七是殡葬惠民工程,符合条件的市民遗体火化时,免费提供五项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积极推广生态葬式;八是孤儿权益保障工程,开展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和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九是社区“温馨家园”工程,建成16个城市和25个农村标准化社区;十是烈士褒扬工程,启动蜀山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分散烈士纪念设施长效管理保护机制。

办好“十件大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除了为老百姓做好“十件惠民工程”,合肥市民政局还将努力办好“十件大事”。一是深化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五大平台”(社区办公和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综治维稳信访、文体活动、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二是完成全市第三届居民委员会统一换届选举任务;三是出台我市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四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推动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五是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六是推进县(市)区、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实现各县(市)城关镇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全覆盖;七是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监管;八是全面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信息采集、实地调查、标准化处理、数据库建立等实施阶段工作;九是编制《合肥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按期完成25项年度政策创制任务;十是完善各项民政业务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推进烈士陵园、市福利中心和省市共建老年公寓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市救助站搬迁。袁荔 伊在军

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 让服务对象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