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品带入歧途的少年——颍东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涉毒犯罪纪实

27.06.2016  20:30
 

  安徽法院网讯  毒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目前,毒品的黑手已经悄悄地伸向了孩子。据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查处有吸毒行为人员106.2万人次,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53.1万名。全国现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不满18周岁有4.3万名,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同时,我国目前的贩毒主体以青少年和农民为主。青少年吸毒及涉毒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每个沦陷毒品的孩子,无疑都是这个家庭悲剧的开始。

  谎话连篇的女孩,瞒着父母聚众吸毒

  刚满十七岁的小丽(化名)在面对办案人员时,已经完全没有这个年龄孩子原有的稚嫩与不安,看她神情淡定从容,笑容满面地讲述着自己毒品犯罪的经历,云淡风轻的描述让我们深深地担忧,不知道她的父母如何面对这些曾经被她掩盖的丑陋现实,不知道这个自作聪明的孩子在经历审判和刑罚后能否迷途知返。

  小丽家中有三个孩子,她排行老二,父母均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小丽在小学毕业后即辍学,瞒着父母一个人混社会,尝试过各种类型的工作但均没有长久,最后因为贪玩、不能吃苦,辗转到一家小型KTV上班。辍学后的小丽结交了一帮沾染不良习惯的社会闲杂人员,工作之余便与他们吃喝玩乐,期间曾多次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而这一切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均被蒙在鼓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到市区一家饭店做服务员,直到小丽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抓获后,他们才知道这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已经走上了毒品犯罪的道路。

  “聪明”的小丽是用其姐姐的身份证在宾馆开的房间,并且连续三天容留多名未成年人在其房间内吸食毒品,她在被公安机关发现时还坚称自己开房只是休息,最后在人证物证均在的情况下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最终,小丽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依法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曾经的优秀生,在毒品里蹉跎了时光

  小雪(化名)是家中最小的女儿,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父母对其非常宠爱。她曾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不但成绩优秀,而且乖巧可爱、十分听话。然而,这一切都在小雪考上当地重点中学后发生了改变。

  升入中学的小雪开始住校,与父母沟通交流变少,父母也忽略了对女儿的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小雪逐渐出现了逆反的情况,经常旷课,偷家里的钱,跟家人撒谎,后来又由于成绩急速下滑被学校劝退。小雪的父母不想让女儿过早流入社会,为其办理了转学手续,转学后的小雪情况依然没有改善,上到初二时竟离家出走,不再与家人联系。

  脱离家人管教的小雪开始了一段荒唐的生活,她长期租住在阜阳市区的宾馆,在因吸毒被公安机关罚款和行政拘留后依然不知悔改,几个月内竟在宾馆多次容留和她一样的未成年人吸食毒品,最终在公安机关对其决定强制戒毒后,她也因触犯法律被依法收监。

  经查,小雪先后十多次容留他人吸毒,构成容留吸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

  父母粗暴管教,换来失控的瘾君子

  刚满十六岁的小浩(化名)俨然是父母眼中管不住又放不下的问题孩子。小学时就为了上网而多次盗窃,后来在网友的引诱下染上了毒瘾,又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钱购买毒品,便在朋友的带动下走上了贩毒的道路。

  小浩犯罪的原因,与很多未成年孩子一样,都是父母管教不当,本人自制力差,结交不良朋友的结果。小浩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在外,母亲专职在家带孩子,平时父母与小浩交流较少,而孩子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作为父母的就会用非打即骂的粗暴方式加以管教,而这种方式恰恰加重了小浩的逆反心理,以致他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甚至离家出走,与一些社会闲杂人员长期厮混,逐渐染上了盗窃、吸毒等各种恶习。如今年龄不大的小浩不仅有一年的吸毒史,而且患上了肺结核,身体虚弱,毒瘾又时常发作,但这一切,都不是他逃避法律惩罚的理由。

  经审理,小浩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2.2克,构成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千元,最终他为自己的失控行为付出了代价。

  从我们审理的众多毒品犯罪案例中可以发现,涉嫌毒品犯罪的未成年人本身也都是深受毒品危害的吸毒人员,他们接触毒品的过程惊人的一致,都是在厌学、沉迷网络游戏,自身缺乏辨认是非的能力,对外界充满好奇,受社会不良人员引诱的情况下,一朝试毒,坠入深渊,从吸食毒品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很多都是在孩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才知道自己眼中单纯的小孩早已是被毒品控制的“瘾君子”。

  教育学界有句经典的论断,“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未成年人走上吸毒和犯罪的道路,固然与社会防范和学校教育缺失有关,但失足孩子们所在的家庭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走入歧途的孩子,很多都是父母生而不养或者养而不教的结果。因此,在预防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大社会监管力度,完善校园教育不足,而且要强烈呼吁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对孩子多一些有营养的陪伴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引领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长,让自己与孩子这一世的亲子缘分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