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次党代会专题报道”:安徽兜住民生底线,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5.10.2016  18:05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0月25日消息(记者:马静) 加强薄弱、提升整体,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持续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请听安徽台记者的报道:

  入秋之前,淮北市杜集区窦庄村的五保户王加良搬进盼了一辈子的新家。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老人申领了两万元危房改造补助,在镇城建所的帮助下,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新瓦房:“以前是土墙,墙都用垛子顶着的;现今那好很了,政府给的钱,下面帮着给我盖的。现在住着,心里高兴了,也放心了,下雨刮风也不怕了。

  人有所居、居有其屋,住房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大事。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统筹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渔民上岸等多项惠民政策,改善各类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全省累计改造89万户农村危房,惠及310万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5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安置以船为家渔民19659户,6.4万渔民告别了风雨飘摇的船上之家。

  就业是民生之本,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早日实现就业是兜住民生底线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省围绕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扶持工程两大重点项目,平均每年提供5万个公益性岗位、培训30万城乡劳动者。

  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苏杨村村民蔡维杰就是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受益者,他通过参加区里举办的职业农民渔业培训,从没有一技之长到自主承包鱼塘,迈开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步:“我学习了很多养鱼的知识,包括鱼病的治疗和疾病的预防,非常实用,我个人收获也非常大,今年,我承包的这个鱼塘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补短板,兜底线,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370多亿元,全省低保保障216.3万人,城乡低保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儿童救助、流浪乞讨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救助机制更加精准多元。2013年起,我省启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试点,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三个全覆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使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6年上半年的最新数据系显示:今年以来,我省持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医疗、住房、教育、扶贫等民生领域,全省财政民生支出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15.9%。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我们无论是收入的规模,还是人均的水平,都不占优,但我们民生的支出排位超前,这就说明我们在这方面舍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