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校楼宇起名 20多名语文老师想了7个月

01.09.2014  12:16

  到“桃蹊会堂”听入学教诲、拿着书本进“问学书院”、找校长或老师要进“朝乾楼”……乍一听,这些高大上的名字肯定让人误以为进到古时书院,实际上,这些“有讲究”的称谓都是合肥七中新校区的楼宇、道路名称。8月31日,七中新校区迎首批1200名高一新生,20多名语文老师用7个月为每一栋楼、每一条道印刻上了“文化名片”。

   七中新校区迎1200名高一新生

  赶在9月1日开学前,新启用的合肥七中新校区昨日迎来了第一个开学典礼。

  “规划是整个新校区能容纳6000人的招生规模,也就是三个年级各2000人,目前只有1200名高一新生入驻。”七中校长杨开仁向记者介绍,新校区建成后今年首次投入使用,入校的高一新生达到了1200人、共24个班。

  为了不“打扰”高二、高三学生的学习,高年级学生还会继续在芜湖路老校区上课直至毕业,2016年后老校区还将继续作学校使用。

   校内楼宇、道路取名“有讲究”

  念高中那时,你们咋称呼校内的建筑物?“前期我们语文组20多名老师经过7个多月的时间,对新校区的各个楼宇、道路分区域进行命名。”合肥七中语文老师刘丽举例说,教学区共有6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博学楼、审问楼、慎思楼、明辨楼、笃行楼、广智楼。这实际上是源自《礼记》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句话,老师们又另加了一个“广智之”。刘丽说,高一学生的上课区域被命名为“问学书院”、高二在“思辨书院”、高三在“智行书院”。“从问到思再到行,也体现了高中生的三个成长阶段。”

  此外,校内的两栋实验楼分别命名“格物楼”、“致知楼”,取自“格物致知”;行政楼命名为“朝乾楼”,取自于成语“朝乾夕惕”;体育馆取名“行健馆”,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议室取名“桃蹊会堂”,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寓意人才聚集的地方。

  除了楼宇命名有讲究,七中校园内的道路名称同样别出心裁。比如北大路、清华路、科大路。“希望学生迈步在这样的道路上,能给他们一些激励并追求自己的梦想。”刘丽说。(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