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岱山林场植树活埋数千株树苗 工人称树苗买多了

26.08.2015  09:52

姚声书带记者找到成捆被糟蹋的树苗。

好端端的树苗竟然被一捆捆地“活埋”,这是今年春季植树造林期间,发生在滁州市岱山林场里的一件怪事。数月之后,工人们上山除草,在山间的多处林地无意间发现了这一“秘密”。

林场的调查结果是被“活埋”的树苗有1000 株,然而工人们拍摄下的证据显示至少有3000 株。工人们质疑,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树苗被埋,是因为林场购买了44 万株树苗,而林场根本“吃不下”这么多的树苗,而且这些树苗不少都是从林场干部家的苗圃购买的。

探访:

成捆树苗随意被埋

姚声书是滁州沙河林业总场岱山林场工人,在此工作20余年,对山场里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8 月24 日上午,记者和姚声书一道徒步进山。

在路上,姚声书告诉记者,发现这一“秘密”是6 月15 日的事情。当天上午,他和同事到一处山坡的林地里除草,突然有人发现,在横竖成行的林地空地上,发出了一簇簇绿色的小树苗。工人上前一挖,发现地下竟埋着一捆扎得整齐的小树苗,整整有一百棵。姚声书说,一开始大家虽然感觉奇怪,但没有往坏处想,以为是有人大意,把成捆的树苗遗落在坑里。然而,随后工人们在山坡的不同地点都发现有埋树苗的现象,这才感觉有些异常,既奇怪也很气愤。

“好端端的成捆树苗,怎么能埋在地下呢?这不是造孽吗!”与林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工人们很气愤,抱着这些树苗来到场部向领导报告。

跟随姚声书,记者爬上了被当地人称为“小岱山”的山坡,很快便在一个大坑里找到一捆已经枯萎的三角枫树苗。

记者看到,树苗长约50 厘米,捆着树苗的白色包装绳清晰可见。记者当场数了数,这捆有97 株。随后,在山涧一角,记者又发现一捆树苗被一块大石头压在下面,周边松散的泥土都被雨水冲刷走了,只剩下干枯的树苗。随后,记者在周边坑里或低洼处,又发现五六处被埋的树苗,有的被埋在地下,有的经雨水冲刷,已经露出了地表。“树苗七八毛钱一棵,加上人工栽种又得一两毛的成本,一棵小树苗至少得一块钱,这么浪费了实在太可惜了!”姚声书惋惜地摇了摇头。

争论1:多少树苗被埋?

林场说法:总共1000株

8 月24 日下午,记者来到岱山林场场部求证。林场党支部书记汪本堂告诉记者,埋苗的事的确存在,但场里已经对此事进行“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汪本堂说,今年春季植树期间,由于任务较重,林场工人忙不过来,场里决定将部分植树任务外包,聘用了一些农民工植树造林,这事就是极少数农民工所为。“不过,对这事已经做出处理!”随后,汪本堂出示了一份会议记录。记者在这份7 月2 日的会议记录上看到:埋苗是不对的,管理不到位,要严肃处理。调查结果显示:栾树5捆250 株,三角枫6 捆300 株,榉树1 捆50 株,栎树2 捆200 株,丢苗2捆200 株,总计1000 株。会议决定,给予承包人员方某3600 元处罚,场长、分管场长、技术员分别给予200元和100元处罚。

工人说法:3000株以上

对于林场所说的被埋树苗只有1000 株,姚声书和工人们并不认同。姚声书告诉记者,工人们陆续在小岱山一环、二环乃至山顶都发现被埋的树苗。当时他留了一个心眼,工人们每发现一处,他都拿着自家的摄像机拍摄取证,“仅仅我摄像机里拍下的树苗就不止3000株,还不包括没有被发现的。”

争论2:苗木是否太多?

林场说法:一亩能种五六百株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记者从林场场部7月27日公布的“2015 年造林用苗清单”上看到,今年岱山林场新造林面积704亩,用苗33万余株,此外用于补植的树苗10万余株,共计44万余株。

“每株树苗的株距,要根据地形不同有不同要求。”林场技术员桂安告诉记者,根据技术要求,如果坡地在25 度以上,每亩能种666株;坡度在25 度以下16 度以上的,每亩能种512 株。此外,实际植树面积要比卫星测量面积大一点,用苗当然也就多一些。

工人说法:一亩只能种四百株

说起树苗为什么会被“活埋”,姚声书等工人认为,除了一些农民工偷懒躲巧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林场此次造林购买了44 万余株树苗,然而,根据工人的种植经验,需要种树的林地根本种不下这么多树苗,所以可能有更多的树苗被“活埋”,只是没被发现而已。

正在现场劳作的10 余名工人并不认可,他们自称在林场干了十几二十年,林场的树大多都是他们种植的,对于植树再熟悉不过。

工人们说,一般来说,平均一亩地大约能种400 棵,“再多再密就影响成活率了”。为此,姚声书和一名工人选择一块坡度较大的山地进行测量,一亩地实际只有445 株。姚声书说,如果在平坦的土地是不可能这么密的。

“如果按照林场(种植数量)算法,44 万株树苗可能还不够种呢。如果是那样,被埋在地下的几千棵树苗又做何解释呢?”姚声书说。

争论3:苗木从哪买的?

工人说法:苗木来自干部家

工人们之所以对林场外购树苗数量存疑,主要是他们怀疑这些树苗都是来自“内部”,即林场干部家里栽种的苗圃。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8 月24 日,记者找到了今年林场外购树苗时,负责点数和发放树苗的一名林场工人。这名工人说,她们清点过数的树苗,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林场干部家里,因为他们的家里大多数都有苗圃,场里开过票后才送到她这儿清点过数,什么价格她并不清楚。记者追问,到底有多少树苗是场里干部家的?这名工人含糊其辞地说了一句“大多数吧”。

“一般林场工人家的苗木想卖给林场,想都别想!”一名家里有苗圃的林场工人告诉记者,他曾找过林场领导多次,想把自家苗圃里的树苗送到场里,但场领导总是以“饱和”为由拒绝。

林场说法:干部家的苗木好

岱山林场党支部书记汪本堂告诉记者,自从林场取消苗圃种植后,林场所需的苗木都需外购,其中一部分来自林场内部职工家里。

为何干部家的树苗能卖给场里,而工人家的树苗却不能呢?技术员桂安是这样解释的:林场干部一般都有专业技术,培植出来的树苗质量较高;工人大多没有专业技术,栽种出来的树苗质量相对较低,达不到技术要求,因此从质量优先角度考虑,当然会选择干部家的。

“他这是胡咧咧呢!”一名老工人说,他一辈子与林木打交道,不敢说技术有多好,但培养出的树苗绝不会比别人差。本报记者楚杰叶素健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