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学院传承精神勇争先,青春建功大别山

06.09.2015  09:48
        “今年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来给我们提供稻曲病的防治建议,抓住穗期施药,防控的效果很好。”金寨县亿牛高山有机作物合作社的负责人先文说道。

“大学生来到农村实践,也带来了大学生的新视角,带了新活力。”梅山镇镇长助理陈茂娟为三下乡团队点了赞。 一直以来,植物保护学院作为我校传统学科一直走在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兴民富皖的道路上,一代代植保人前赴后继,将实践育人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着力落实“论文写在田野山间,人才植根江淮大地”。  
  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做政治上的实在人 “结对帮扶,实地考察、实实在在做事,为结对点群众带去实惠;严格以“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学院党委书记檀根甲在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对全体学生提出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总要求。 植保学院牢牢抓住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队伍的这个牛鼻子,紧扣“三严三实”的主题,抓严深入实际和解决问题这两个关键,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生产实习的第一线,开展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指导生产、服务农民。真抓实干,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干实事、求实效。 服务三农、乐于奉献,做支农惠农的带头人 学院以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知识优势与实践需求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校级“三下乡”服务队在丁克坚等几位教师的带领下,赴金寨县高山有机水稻种植点,在水稻田边,现场调查指导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传授绿色防控技术。植保学院的组织的生产实习与“三下乡”相辅相成,即扩大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又加强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功能。样真正为农民送去“真金白银”的实践团队共 68个,分布全省,实实在在服务三农,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践行道路、传承精神,做青年学生的领路人 学院结合每年大三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以学院党政领导包片分区的指导组前往省内各个生产实习小分队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全程跟队指导,与学生同吃同住,为实习和实践的学生带去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中的困惑,同时带队老师克服天气酷热、路途不便的困难,在农业生产一线以身示范,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当好榜样,做青年学子的领路人。  
  创新实践、深化改革,培养合格接班人 植保学院在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模式,转变培养思路,在今年的暑期生产实习三下乡的前期工作,学院实行“外连內扩”思路,即走出去联系省内外的高校院所、省内扩充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学生利用充足的实习时间,积累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具就业优势。 “今年植保学院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暑期生产实习三下乡的模式,打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渠道,给在校院两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植保学院院长操海群这样阐述人才培养思路的。(丁朝阳    通讯员:巫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