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桐城,诠释非一般的桐城印象

24.08.2017  09:36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桐城市,古称“桐国”是文坛"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虽然,桐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桐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却远远不够。

  为了促进桐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7月12日至14日,安徽财经大学印象·桐城团队赴桐城市文庙、六尺巷、孔城老街以及桐城市光大旅行社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并且与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沟通,了解桐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了了解家乡目前旅游业的真实发展状况,团队一行人深入到各个旅游景点进行采访调研。

  文庙博物馆管理所的保安先生告诉我们:“桐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很丰富,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六尺巷的让墙诗就脍炙人口,不仅如此著名明星赵薇也曾经在春晚唱过《六尺巷》这首歌,这大大宣传了桐城市的旅游文化。我们的负责人每个月都会对游客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但是桐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吸引的是老龄阶层,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缺乏吸引力,这一点需要反思。”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保安叔叔

团队成员正在和老爷爷愉快地交流

  不仅如此,我们还寻访了当地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图片中的这位老爷爷眉飞色舞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住在文庙景点里面,但是后来迁出来了,在这几十年里,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桐城旅游,作为我们的家乡,我特别希望桐城市的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为了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桐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桐城市光大旅行社有限公司,王明光经理很热情地接待了团队一行人。跟王先生的交流当中,我们发现王先生极其幽默而且很有想法。

采访桐城市光大旅行社有限公司王明光经理

  王经理说道:“目前我已经经营这家公司14年了,当初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走南闯北,差不多跑遍了半个中国,出去见了世面之后就想回到家乡来从事旅游业,也是看中了桐城市旅游业的市场空白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桐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正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桐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很丰富,有桐城派文化、黄梅戏文化以及丰厚的饮食文化等等,但是名气小,虽然也拍摄了一些宣传片和视频,但是宣传效果似乎不明显。这不利于桐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此外,王经理还指出,桐城市的旅游景点开发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景点过于分散,针对这一现状,王经理建议政府“集中火力”开发,有针对性地先开发某一个景点,例如“六尺巷”。

团队成员在观看“孔城老街”模型

  据当地人方女士介绍:“孔城老街是桐城市开发相对较好的景点,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那一条条古街道、一座座古民居都散发着历史悠久的清香,那台阶上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孔城老街里面还有一些民俗艺人在制作扇面、题字,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都是值得去欣赏和继承的。”

成员在观看纪念品

  我们沿着孔城老街的街道走着,小伙伴被一家店铺所吸引,这家店铺主要经营纪念品,如图所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碟子上面都刻画了桐城市的一些景点,这些纪念品仿佛正在向大家诠释着桐城印象。

  总结: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次的社会实践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桐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但是,印象·桐城团队这次的社会实践通过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等方式从游客、工作人员、公司等多个角度都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大家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桐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发展难题等等。大学生们还会继续鞭策自己,不为其他,只为功在桑梓。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实践感悟】

  或许,社会实践给大多人的感受都是二字“热”与“累”。

  于我,是这样,又不只是这样

  第一次当队长,感觉很奇妙,队长往往想的事情会比较多

  总是希望我的队员跟着我能少走一些弯路

  希望他们不后悔跟着我这个不太靠谱又喜欢搞事情的队长

  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我只想跟我的队员们说:“谢谢你们,你们是最胖的”

  社会实践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例如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很多人会拒绝我们,但是多谢大家的坚持何勇气,我们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