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朱仙庄镇:驻村干部用真情交一份满意答卷

06.09.2015  11:39

      今年暑假期间,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塔桥村驻村干部刘颖利用周末时间,将该村赵若雪、史子俊、尹相警三名留守儿童接到宿城,请他们吃了肯德基、逛公园、看马戏,又去看了电影。由于孩子们从来没有出过家门,每到一个地方都表现得很兴奋,围着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阿姨,下年我们再来……”。临走时刘颖分别给他们买了新衣服和书包,并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中,她自感欣慰。

      “把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区林业局驻村干部刘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塔桥村耕地面积9000多亩,共24个村民小组,人口近4500人,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属于全区贫困村之一。自去年11月份驻村以来,她积极进村入户走访调查,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帮助村级制定发展规划,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真心欢迎。

      刘颖经常说:走出局机关,才能体验到农村生活,接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心愿。塔桥村主要干道付家路和一号路年久失修,晴天时灰尘四起,阴雨天气路面出现积水问题,影响村民出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村干部为修路而没有资金发愁。作为一名局机关的年轻干部,刘颖一时也没了办法,但她不气馁,多次将此事向林业局、镇委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大力支持。由于她不懈地努力,今年四月份,塔桥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投资近140万元,新修两条水泥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99盏,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问题。同时,她利用单位优势,积极向区林业局争取植树绿化项目,栽植景观树1700棵,其中女贞750棵,红叶石楠球950棵,树木价值共计136000元。

      村里孩子的成长进步、困难家庭的衣食住行都是刘颖的结对帮扶重点。走访期间,她了解到塔桥小学年久失修,教学环境相当差。为了孩子们上好学,她与镇村干部一起多次到市教育局,争取项目资金206万元,建塔桥小学教学楼。目前,此项工程已开始招标,年底前新教学楼将交付塔桥小学。另外,又向市教育局协调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固校园围墙、维修门窗等。走访学校时,她得知赵若雪、史子俊、尹相警这三名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后,那一晚她辗转反思,最终决定资助这几个孩子到初中毕业。通过联系塔桥小学校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与这三名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预付了他们下学年的学习费用,并为孩子们送上爱心结对卡,送去书包、学习文具、水杯及电动玩具等礼物,鼓励他们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

      驻点干部记好一本工作日志、填写好一份民情调查表、制定好一份帮扶计划、帮扶一户困难群众、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是刘颖每天必做的工作,她通过开展“精准包扶?结对包扶”活动,与村干部群众加强沟通、密切联系,依托村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科技培训等平台,协助市区帮扶部门对村民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等培训,为村民“充电”。“说起培训带来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我自家种植小麦年收入21万元,地膜覆盖西瓜年收入16万元,葡萄年收入15万元,套种花生预计年收入8万元,秋季的玉米、大豆预计收入达15万元。明年我还将继续扩大流转土地规模,并带动周边乡邻一起发家致富。”史红岩对笔者说。“我也是病号,妻子高位瘫痪十几年,常年住院治疗,虽说家里吃了低保,但家庭实在困难。多亏驻村干部刘颖,她经常来我家坐坐,了解生活情况,送些药品和食品等,觉得很温暖,就像儿女在身边一样。”村民尹传良感激地说。一系列的帮扶救助活动拉近驻村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六月初,秸秆禁烧工作全面开始,她主动带上红袖章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到各村民小组悬挂禁烧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广泛宣传禁烧秸秆的意义和政策。小麦收割时,她白天协调收割机械,夜晚拿着手电与镇村包保干部一起蹲地头、值夜班,坚守禁烧岗位,经过二十多天的辛苦工作,全面完成了“三夏”任务,刘颖扎实苦干的精神得到了镇村干部和村民的广泛点赞,树立了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七一”前夕,朱仙庄镇政府授予她为“优秀共产党员”。

      虽然驻村时间不足一年,她却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看到村民们邻里和谐,刘颖就像看着家人一样感到自豪和满足。“驻村以来感受最深地是:农村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刘颖告诉笔者。

( 来源:埇桥区朱仙庄镇信息站  作者:卢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