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档案服务 提升文化自信 ——合肥市档案馆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

26.06.2019  06:50

 一年来,合肥市档案馆全面加强安全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建设,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深度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提升档案文化自信,全面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树牢底线思维,保障档案安全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突出重点”,树牢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档案安全工作机制。

  建设符合档案安全保管条件的档案馆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基础。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合肥市档案馆新馆,规划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将有效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为有效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市档案馆还启动“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建设,采用先进的安全保密技术和设备,确保档案数据安全;对重要电子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确保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绝对安全。

  丰富馆藏资源,服务档案发展

  市档案馆拓宽档案资源渠道,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

  2018年,接收了首批科技创新档案1100卷,内容涵盖我市1980年至2016年市级科研成果档案,囊括了2018年“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的全部电子档案数据和资料,完整反映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弥补了科技创新档案馆藏的空白。

  2018年以来,市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资料征集活动,抢救性地征集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献档案。

  2019年,合肥市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档案馆精心谋划,统筹推进机构改革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经过努力,原市农委、市物价局、市法制办、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约9.7万卷(册、件)档案进馆。

  截至目前,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171万卷(件),馆藏量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创新档案共享,服务市民需要

  “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没想到服务这么好。”市民王女士看着所查到的资料激动地说。4月9日,王女士来到市档案馆希望帮忙查档。原来,王女士办理小孩出生证明需要出具婚姻资料,但她的婚姻资料保管在长丰县档案馆,她由于怀孕不便前往。明确了王女士的查档信息后,工作人员向长丰县档案馆发起了线上档案利用申请。

  很快,一份盖着长丰县档案馆电子印章的电子档案传了过来……

  合肥市档案馆不断加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持续做好改制企业、房产、建设、婚姻登记、农业农村、拆迁安置等民生相关档案的服务工作;完成了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对接,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互通、异地查档、跨馆出证”;与南京市档案馆签订“异地查档、跨馆利用合作协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仅2018年,合肥市档案馆共接待参观、利用者5778人次,调阅25478卷,复印8616页,查阅电子原文近百万页,通过提供档案资料证明,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挖掘档案记忆,提升文化自信

  档案既是文化资源,也是文化载体。一年来,市档案馆紧紧围绕“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定位,全方位、多渠道地挖掘档案里的记忆,讲述档案里的故事,传递档案里的文化。

  创新档案文化宣传方式,在轨道交通1号线打造全国首条档案主题地铁专列“兰台号”,用百余幅珍贵图片介绍了合肥的建置沿革、名人足迹、城市旧貌、创新成果……此外,推出6期《讲校训故事 品核心价值观》文化专题片、30期“合肥工业发展专题研究”专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档案观止”高密度发布档案信息和研究成果,精心策划《档案今拾》栏目,并于5月8日在“学习强国”中首次亮相……

档案是历史的记载、城市的记忆、社会的财富。市档案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专业所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切实发挥档案馆的“五位一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档案备份管理中心)功能,体现档案的独特作用和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