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宁国经开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09.03.2016  11:58

      2015年9月,宣城宁国经开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正式批准设立,在省、宣城市基地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部署下,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开局良好,2015年实现总产值344.5亿元,创造税收12.2亿元。

      一、突出组织领导,强化首位意识。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将其作为“调转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中首位工程来抓,成立了高规格的基地建设工作领导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宁国市委市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基地领导小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结合基地建设主载体在宁国经开区的实际,宁国市将基地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宁国经开区,成立了专门的常设机构——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核定编制5名,具体负责基地建设管理日常工作。同时,宁国市制定了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1238”推进计划,即:围绕一个核心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依托两个重要平台(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突出三个重点领域(密封元器件、电子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着力实施八大任务(完善载体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培育骨干企业、深化招商合作、加快绿色发展、激活资本市场、强化人才引育)。力争到2020年,基地完成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冲刺10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8亿元,努力形成“1+N”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聚发展示范基地。

      二、突出项目支撑,强化企业培育。按照“加快建设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基地遴选了包括重点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在内的112个项目,作为基地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基地项目库。2015年,基地新开工项目47个,投产项目20个,共完成投资71.8亿元。目前,中鼎关键基础件—橡胶制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迁扩建、聚隆传动工业园、亚新科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安泽电工、晨光精工、裕华电器、欧凯密封件、莱恩电泵等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陆续启动。同时,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积极依托中鼎、凤形、聚隆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着力打造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式的协作配套企业。特别是注重发挥上市企业“资本+技术+市场”的叠加优势,鼓励其“走出去、引进来”,以宁国为总部募投一批重大产业(链、园)项目,形成“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集聚发展效应。

      三、突出创新带动,强化转型发展。2015年,基地企业在宁国市“百亿企业、百亿产业、百企升级”三百工程的带动下,紧紧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截至2015年底,基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型企业各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28个,基地企业持有发明专利214件、重大科技成果241件、省级以上新产品134件、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30个,基地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总数103个。

      四、突出政策利导,强化项目管理。为充分发挥省级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撬动作用,强化政策利导作用,推动基地持续创新创优,扶持基地企业不断做优做强,基地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项目评审、考核和验收的制度体系,强化项目管理,推动基地长效发展。陆续制定了《基地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地首批创新发展项目补助资金管理细则》、《基地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办法及评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专项资金切块管理体制,组织开展了项目评审工作,对入选扶持的重点项目实行“合同制”和“标签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做好项目评审、跟踪、管理、验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