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系列报道之三:裁判员专访

25.10.2015  21:54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在一片期待声中我校迎来第25届田径运动会。运动场上,运动健儿们的精彩角逐紧紧牵动着我们的心。但是在这样热情洋溢的体育盛会中,担任仲裁工作的裁判员们也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默默无私的认真工作,从而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仲裁其外   育人其内

  跳高赛场上,一根小小的杆子时起时落,虽其貌不扬,却能够准确反应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因此裁判员精准及时的仲裁显得尤为重要。

  多次参与校运会裁判工作的徐正旭老师,就是本次跳高比赛的教师裁判员,主要负责跳高项目的的成绩记录和赛区秩序的维护。

  结束了一天的比赛,当问及对于今年运动员的表现有何感受时,徐正旭老师表示:“学生们的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冠军只有一个,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能够正确对待输与赢。”因为他认为,运动会最大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可以让学生很体面的尝试挫折,锻炼意志,这也是他们刚刚步入大学的一次挑战。

   

  谈及教职工与学生参赛的异同点,徐正旭觉得其共同点是可以同时鼓励教职工与学生走出办公楼,走出教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在运动中得到教育,在比赛中学习体育精神。其不同点在于,教职工参加运动会娱乐性更强,于他们而言,比赛名次看的较淡;学生则更看重比赛结果,荣誉感更强,想为自己争光,为班级争光,为学院争光。”

  四十多次的跳高比赛紧张而激烈,对仲裁结果有争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徐正旭总是详细的地按照比赛规则进行解释说明,确保裁判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此外,对于运动员是否会因为运气而导致成绩的起伏的问题,徐正旭解释道:“比赛中,虽然运气存在,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选手的实力。

  最后,他呼吁广大师生能够积极响应学校“阳光运动”的号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感受竞技体育给人带来的正能量。阳光体育,健康身心,快乐你我。

  (作者:朱雅丽 马鸿荣 袁凌冬 张初艳 谢文博 摄影:陈宇婷 邵婷婷)

站在起点    纵观赛场

  运动会的径赛场上,每一场比赛都扣人心弦,当起点发令员的枪声响起后,运动员迈出的每一个步伐都有关系到比赛结果,成绩相差的零点几秒都可能影响到冠亚军的角逐。

  为了圆满举办此次校运会,一个月前,所有担任此次运动会裁判工作的裁判员、发令员、记录员等就开始进行严格的培训。陶运三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负责径赛的起跑发令。

  两天的激烈比赛后,陶老师认为今年的新生运动员整体情况良好,有很多新生都给裁判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相对于大二大三的“老生”来讲还略有不足。他说:“新生刚来到大学不久,之前缺少锻炼,现在应当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多运动。部分拥有较强实力的新生,可以加入校田径队接受进一步的科学训练。

  对于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水平,陶老师也给出一些建议。他认为,运动会前运动员应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旁听裁判法讲座,了解详细的规则条款,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犯规行为;比赛时一定要放松心情,充分热身,因为赛前热身不论是对心理还是生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活动开身体,这样才能跑得更快,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作为发令员的十五年来,陶运三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自豪:“十五年了,我一直担任发令工作,每当站在起跑线上看着运动员们向着终点奋力奔去,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极有意义。虽然在操场上站一整天有些辛苦,但是看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和矫健身姿,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校运会给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技场地,从历届校运会取得的效果来看,陶老师觉得举办校运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让教职工和学生都得到了体育锻炼,而且它所体现出的体育文化,所展示出的拼搏精神,更是值得广大师生共同学习。

  一天的赛事结束了,落日的余晖洒落在茵茵的绿坪上,陶老师背着器材走向跑道,指挥着运动员散场和其他器械的回收,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

(学生记者:朱雅丽 谢文博 袁凌冬 摄影:江旭聪)

初试裁判   另类体验

  校运会的比赛众多,裁判工作繁重,但老师有限,因此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很多身穿绿色上衣,头戴红色帽子的志愿者。其中一些喜欢裁判工作的学生就成了学生裁判员,他们年轻有活力,工作起来也是热情洋溢。

  第一次参加裁判工作,朱丹觉得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她说:“作为一名学生裁判,体验了一次做老师的感觉。虽然有些辛苦,但是看到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内心还是觉得很快乐。也深刻体会到作为裁判员应该有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比赛能够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裁判员吴爱玲在看过那么多精彩比赛后,激动的为所有参赛老师和学生运动员点赞,并说:“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少玩电脑游戏,多运动,见一见阳光!这样才能有健康的体魄进行工作和学习。

  比赛成绩的记录和统分的工作虽然有些枯燥,但是却让学生裁判员学习到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严谨公正的处事风格,这些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生记者:朱雅丽 袁凌冬 摄影:袁凌冬)

(责编: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