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科普绿意浓

07.04.2016  11:14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很多人都嫌出门麻烦的时候,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学教授蒋跃林却高兴不已,他打算趁机向他的“小弟子”们讲解雨量测量收集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不久前,该学院与合肥市蜀山区乐农新村小学结成科普对子,小学生们请来了大学教授讲授科普知识。和乐农新村小学一样,我省很多小学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科学的种子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少年中间迅速生长。

穿越时光 考察恐龙化石

提到恐龙,很多孩子都会兴奋不已。但你知道吗?安徽正是我国恐龙化石主要产区之一,著名的黄山龙和皖南龙就出自我省。科学家们在黄山休宁县齐云山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在歙县鸡母山也发现了大量侏罗纪恐龙骨骼化石。对恐龙化石进行考察,正成为我省部分小学的科普探索新内容。

前不久,合肥市潜山路小学举行了一次别出心裁的 “恐龙化石发掘比赛”,吸引了大批孩子参赛。最后,参赛选手不仅普遍成绩优异,而且介绍起不同种类的恐龙都头头是道,特别是对我省出土的黄山龙和皖南龙化石尤其熟悉,超出了一般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事情还要从去年说起。去年6月,省地质博物馆主办了以 “穿越时光,重返侏罗纪”为主题的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参赛,在各个中小学校也掀起了学习恐龙知识、探究恐龙奥秘的热潮。潜山路小学就是被“恐龙风暴”席卷的小学之一。面对如此大的热情,该校老师决定趁机把科学的种子播种下。 “为了延续学生探究恐龙的热情,特别是增强学生对安徽恐龙的了解和体验,我们计划开展以探寻安徽恐龙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该校校长徐敏对记者说。为了让整个活动更有权威性,学校专门邀请了安徽大学地质系尹奇峰博士全程技术指导。

半年以来,潜山路小学先后开展了“关注恐龙,保护地球”手抄报制作活动、“恐龙造型”制作比赛、恐龙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随着全校师生对于恐龙科考的热情越来越高涨,2015年年底,该校遴选了38名师生组成“皖南恐龙”考察团,在尹奇峰博士的带领下,前往齐云山探寻皖南恐龙化石,寻找史前恐龙生活的证据。此次科考的成功举行,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对恐龙化石知识的认知水平,在全校乃至合肥市小学中引起轰动。 “我们成功地在学生中间进行了恐龙科普,一方面是利用了孩子们的热情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我们和安徽大学是友好结对学校,安大专家们多次亲临指导,并给学生现场示范。”徐校长说。

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鼓励孩子从小对恐龙化石进行调查探究,并了解、探讨安徽古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和保护情况,可以培养学生保护安徽地质资源的意识。该馆主办的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也成为我省入选国土资源部2015年度科普示范活动的唯一项目。

仰望星空 探寻宇宙奥秘

天文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古老的科学之一。近些年,由于日全食、流星雨、日环食等天文奇观,及我国航天事业、天文事业的大发展,掀起了多次天文热潮。而专家认为,按照天文学发展“先观测,再解释,再预测”的历史顺序,天文科普很适合从小开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可以从观测现象教起。早点接触天文学,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宏大、客观的世界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

近日,濉溪县科技馆组织的“科普大篷车”送科学下乡活动,走进了该县五沟中心小学。科普工作者们带着天文望远镜、车载天文厅、三维科技知识图片等走进小学,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科技大篷车”为农村娃第一次打开了天文的眼界。

而在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也有着一群热衷天文科考的孩子。其中一位同学还因先后发现了3颗超新星候选体而大名远扬,他就是五年级学生廖家铭。去年9月,他在2亿光年外发现鹿豹座PGC16301星系超新星候选体,后经光谱拍摄,被确认为IIp型超新星。而此前廖家铭还曾发现的2颗超新星候选体,也已被国际天文学界确认。至此,他成为全球发现2颗以上超新星最年幼者。安庆路第三小学校长王华兵表示,学校专门为廖同学举办了一场科普分享会,向更多学生介绍天文学知识,鼓励更多孩子加入到天文科考的项目中去。

目前,受师资和观测条件的限制,在我省乃至全国开展天文科普教育的小学并不多。而国外一些国家的天文科普教育要比我国更深入。在很多国家,天文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如美国、日本、乌克兰等。天文科普所用形式也非常多,如3D电影、天象仪展示、虚拟天文台、天文大篷车等,受众多、效果好,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防震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

2008年汶川地震中无人伤亡的 “最牛学校”——桑枣中学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除加强校舍防震抗震建设外,学校日常防震减灾教育和定期组织防震避震演练非常重要。

防震减灾教育既是科普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自2008年起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以示范创建带动学校防震科普教育宣传,并把每年的5月定为“防震减灾”专题教育宣传月。所有中小学校乃至幼儿园,必须向学生普及地震知识,掌握避险技能,开展应急演练。各校在完成创建标准文件要求的“规定动作”时,还开拓创新编排了很多“自选动作”。如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长丰县直机关幼儿园尝试在教学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渗透教育。

很多学校还走出校园,主动联系科普单位,扩大学习范围。不久前,第56个世界气象日当天一大早,合肥市钢铁新村小学20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位于桃花园社区的合肥气象科普馆。在展厅内,学生们仔细观察气象卫星、雷达和探测船模型,通过风力自行车、人工增雨、防灾减灾游戏体验和观看气象科普3D短片,了解身边的气象科普知识,近距离感受风云变幻。气象台工作人员为学生们生动地讲解了天气预报制作流程,以及各种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气象变化等方面知识。“这些科普活动,大大增强了孩子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带队老师表示。(陈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