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着力构建大质量工作体系厚植质量品牌发展优势

07.04.2017  20:12

  近年来,六安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4105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着力构建大质量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供给质量,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厚植质量品牌优势。

  一、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是坚持统筹施力。市政府成立了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小组,成员单位覆盖21家市直部门。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要求。出台《六安市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六安市质量品牌升级工程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2016-2020年》、《六安市质量品牌升级工程2016年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和《六安市品牌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多份指导性文件,强力统筹实施,并省质监局签订了质量品牌发展合作备忘录,共谋质量品牌发展。二是坚持考评驱动。深化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建设,把质量品牌升级工程纳入对县区政府质量工作专项考核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双考核”中,分解31项具体指标,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加强结果运用。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树立质量标杆,并对全市企业进行摸排,加强梯次培育。2016年,霍山县经过开展全面创建活动,荣获“安徽省质量强县示范县”荣誉称号,系全省首批获得此称号的四县之一。三是坚持战略创新。创新打响“品牌+”战略,积极探索品牌共建发展平台。开展“实施品牌+服务调转促”专题调研,探索搭建“品牌+产业”、“品牌+基地”、“品牌+科技”、“品牌+金融”等多个平台,以“品牌+”辐射全市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国家级“守重”企业一举新增7家,总数达22家,全省并列第三。立足“品牌+金融”理念,迅速出台“守重”企业信用增信融资意见,盘活诚信质量品牌价值,对被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市工商质监局公示为“守重”企业单位分别给予增信贷款(担保)20%、15%和10%,为企业创牌给予真金白银实惠。

  二、在多维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强化质量安全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加强全过程监管,突出市场准入、质量溯源、预警防范等重要环节,推进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工程、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流动诊所”升级工程等四大质量安全工程,强化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安全隐患。2016年,全市重点产品市级以上三级监督抽查合格率94.4%,食品抽检合格率95.1%,药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食品相关产品抽查合格率100%。二是强化质量提升高线意识。紧追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高线,突出质量安全、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消费者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引导企业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完善自律机制,树立诚信观念。如,进一步完善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实现政府质量监督覆盖率、建设工程竣工交验合格率和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三个100%”。2016年,新增“黄山杯”工程9个,凤凰河综合治理工程取得省厅优质工程“禹王奖”。同时,“放心购物”、“用户满意度”等服务体验明显提升,政务服务社会公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四,通信服务满意度位列全省第六。三是强化质量技术平台搭建。综合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探索依托六安质检中心,整合技术资源和项目,打造区域质量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大平台。2016年,我市省级珠宝玉石检验中心(金寨)建设稳步推进,省级板材制品检验中心(叶集)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上报立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覆盖环境、质检、建筑、食品药品、交通安全、疾病预防控制等六大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80家。

  三、 在彰显优势上下功夫。一是放大集聚优势。着力打造区域质量品牌建设高地,依托我市“一谷一带、一心一廊”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以茶为媒,争创“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系全省首个第一产业获批筹建单位。通过创建工作,激活企业个体品牌市级、省级、国家级梯次培育原有机制,茶谷内质量品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目前,茶谷内品牌总数达11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36个,安徽名牌9个。“霍山石斛”还上榜2016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并申报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驱动区域内质量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是挖掘资源优势。着力挖掘、整合、升级我市大农业资源,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品牌体系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首创“农产品品牌体系”概念,开展普查,建立农产品资源项目库,找填空白。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农产品品牌体系培育发展计划,量化分解目标任务,逐步实现“一村一特色,一乡多品牌,县县有体系”目标。建立农产品品牌体系协同申报机制,引导各相关部门职能互动,深挖农产品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申报注册认证资料,提升品牌申报成功率。2016年,新注册“金寨黄牛”、“金寨猕猴桃”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总数达35件,拥有量和注册量均为全省第一。“舒城小兰花”新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总数达11个,位列全省第二。三是激活主体优势。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实施推动在政府,指导在部门,主体在企业。动员全市获牌生产企业、规模企业通过品牌产品现场展示推介和公开宣读《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倡仪书》等形式,激发企业主体意识。举办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培训班,邀请省级专家,围绕企业质量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企业标准化与联盟标准、企业品牌管理等内容,为全市80余家企业授业解惑,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计量、标准体系,激发企业主体作用。2016年,安徽三利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的“三利祥云”牌蚕丝荣获苏浙皖赣沪名牌50佳称号,1人荣获苏浙皖赣沪质量工作先进个人。14家企业的15个产品新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安徽工业精品新增6个。安徽迎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荣登“2016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

  四、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一是政策经费保障到位。加大质量品牌经费投入,2016年共安排质量品牌工作经费4701.4万元,比上年度同比增长28.46%,预算安排覆盖工商质监、住建、交通、食药监、水利等多部门。兑现和追加政策奖励,2016年追加六安市质量奖及质量奖提名奖115万元、兑现驰名著名商标及地理标志奖励222万元、标准化奖励73万元。同时,加大政策奖励力度,促成对企业获得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奖励分别由3万元和5万元提高至10万元。二是舆论宣传引导到位。利用“3•15”“计量日”“标准化日”等重要节点,开展质量文化宣传咨询、送“质量月”上门服务等活动。2016年,成功举办安徽省质量品牌升级江淮行--走进六安大型活动,制作《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专题宣传片》《全国六安瓜片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宣传片》,编印《六安市品牌企业风采录》、《地理标志商标荟萃》等书册,发布《六安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5年度)》,深入安徽名牌、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宣讲服务30余次,共举办展示推介会5场,培训会10余场,引导企业向质量品牌要效益。三是质量品牌保护到位。建立品牌保护联合机制,完善12315、12365、12331等投诉举报平台建设互通,完善信息共享,畅通维权渠道,全年接到投诉咨询7412件,处理率达100%。对侵权投诉开辟绿色通道,直达执法部门,保护品牌所有人合法权益,让企业真正成为质量品牌受益者。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侵权,开展“双打”、“质检利剑”、“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重点查办假冒伪劣、商标侵权和直接危及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不合格产(商)品案件,打击涉及质量、计量、认证认可等方面违法行为,着力净化质量品牌升级环境。2016年,全市共立案查处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61件,案值185.4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