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中科大演讲:兴趣+能力+机遇 科研才能成功

20.09.2015  00:24

9月19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承办的”2015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下午三点,求是基金会顾问杨振宁携夫人翁帆一走入会场就迎来了热烈 的掌声。虽然已经年近93岁高龄,但当主持人介绍到他的时候,他还是起身跟在场的学术后辈们亲切的打招呼。

颁奖时不忘了解科研

今天下午的颁奖典礼,颁发出求是杰出科学家、杰出科技成就以及青年学者奖。杨振宁是为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奖的得奖团队——厦门大学的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研究团队颁奖,但在上台 之后,为了表达对科学家的尊重,他还特意把手杖交给一旁的工作人员,双手把奖牌递给年轻的获奖学者。

据了解,该团队1995年由夏宁邵教授在厦门大学创建,现已成为我国疫苗领域重要的创新团队。他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应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研制出重组类病毒颗粒(VLP)疫苗,在真核 表达系统之外开辟了疫苗研究的新途径。面对三位领奖者,杨振宁不仅递上奖牌,还跟获奖者咬起了耳朵。在主持人的追问下,夏宁邵教授表示,杨教授不仅向他们表示祝贺,还特意询问其 研究成果。

校园扩充代表科技发展

当天下午的颁奖典礼活动丰富,除了发放奖项,还有讨论环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冬、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等刘伟科学家和业界精英同台纵论,探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 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家和创业者新的定位的可能性。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杨振宁都在场下认真聆听。作为当天颁奖活动的压轴,杨振宁又再次 走上讲台,还发表了一场十多分钟的演讲,并畅谈对科大、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看法。

“我每一次到合肥来,都发现中国科技大扩充了,变大了。”杨振宁说,他记得15年前,求是基金会也曾在科大举办过颁奖典礼,而校园的变化,他认为这也代表了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科技 发展都是在高速成长。

科研成功需要三要素

在演讲中,杨振宁还提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的感想,“我觉得在科学研究的创新方面,个人的兴趣尤其是早年的兴趣和能力常常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爱因斯坦是在1905年26岁的时候  ,写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人类历史上观念上的革命。”杨振宁说,爱因斯坦并不是26岁才开始写这个理论,而是在念书的时候,给他的女朋友写信,就讲述自己对于电动力学非常发生兴趣  ,而这个电动力学就是他后来做出革命性的文章的领域。

杨振宁还提到了他自己的兴趣。“我一生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规范场,这是我在1954年在美国跟一个年轻的博士后合写的文章。”杨振宁说,而他也是在西南联大读硕士以及后来在芝加哥大学读博的时候,就对这些方向感兴趣。

做科研怎样才能成功?在演讲结尾,杨振宁还跟学生透露了自己的心得。“一个是兴趣,一个是能力,当然单有兴趣和能力还是不够得,还需要有机遇。”因为恰巧这个人在发生兴趣又有能力的情况下,并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方向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有成功的希望。“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年对电动力学发生兴趣,恰巧当时是(这个领域)发生困扰的地方,恰巧这三点  聚在一起了,所以他就成功了……这些故事也值得大家讨论。” 

藕荣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陈牧 卞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