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来皖开展专利法执法检查

06.06.2014  12:32
  5月26日至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率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行,来皖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委员冯长根、王志学,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检查。
      执法检查组先在合肥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省政府副省长方春明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关于贯彻实施专利法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臧世凯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秘书长朱读稳参加会议。随后,赴合肥、芜湖、蚌埠等地,深入多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所在地的政府和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代表交流座谈,全面了解我省贯彻实施专利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杨果、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陪同检查。
      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柳斌杰充分肯定了我省近年来贯彻实施专利法、依法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引导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安徽高度重视专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贯彻落实专利法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政策和办法,并把专利工作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二是配套政策强有力。与有些省相比,安徽配套政策完整,措施具体有力。三是专利工作务实。整个工作体系,包括专利质押贷款、专利保护等工作,实实在在,已经进入务实阶段。四是成绩较为突出。近年来,安徽在专利领域发展特别快、成绩显著。整个专利工作体系比较完善,创造、申请、转化专利方面的数据年年攀升,在全国专利综合评价的位次上升;培育了一批专利主导创新的企业,如科大讯飞、奇瑞、蚌埠玻璃研究院等,都走在世界前列;上下有比较熟悉专利工作的团队,省里和各市的科技主管部门、专利局负责人,对专利工作非常重视且熟悉,已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
      如何做好专利工作,柳斌杰强调,一要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专利法的认识。全球进入知识型经济时代,国家与国家较量,核心集中在竞争力,竞争力核心、战略性资源是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我们的很多领域,在国际上仍处于困难局面,就是由于专利太少。近年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开始有了国际专利,但是专利拥有量少,核心专利拥有量更少。一旦发生国际经济危机,或者风吹草动,往往受害受影响都是中国。虽然多年来致力于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但被动局面仍没有扭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的强势经济。模仿,一次可以,长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从战略意义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专利法的贯彻实施的重要性。二要清醒看到贯彻实施专利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利法颁布实施三十多年,包括安徽在内,全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专利审查批准能力不断提高,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专利保护模式。专利服务信息平台建立,队伍逐渐形成,国际专利申请量方面发展很快。但是,与当前的需要相比较,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认识问题、市场环境问题、法制环境问题等,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我国专利法律制度历史比较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法律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执行中也有一些问题。从目前现状看,专利数量在大量增加,但核心专利拥有量不多,最核心、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技术进步的不多。一方面要肯定成绩,一方面也要反思。目前,市场对专利转化运用能力还不强,好多专利沉淀。专利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科研院所、高校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创造。执法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社会公众对专利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高等学校,大学生甚至工科大学生意识不强。当前,专利的发明创造、使用、保护,影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要在整个执法检查过程中,专利法的贯彻实施中,予以认真总结。三要进一步加大专利法贯彻实施的力度。贯彻实施专利法,建设成为专利强国,任务艰巨和繁重。要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和全国人大对实施专利法的要求,在立足国情和国际规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专利法律制度,发挥专利制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撑作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创造、申请专利,更好地运用专利,进一步完善专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司法和行政两条渠道,协调运行的专利保护模式,有效降低专利维权的成本,切实维护专利权人权益。同时,要加大力度建设专利维权服务队伍,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 信息来源:教科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