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红星村汤中营:全村人有钱了 就是“红星梦”

25.05.2016  08:05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汤中营察看红心猕猴桃树苗的长势,这是红星村致富的重要产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我至今忘不了刚到红星村时,眼前那破败不堪的路,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忆起一年多以前的场景,汤中营仍记忆犹新,那时,他刚从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太湖县红星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红星梦”,这是汤中营到村后没多久就提出的概念。“当初都被人看成笑话,说这么个小村子还搞个‘梦’。”如今聊起这件事,汤中营说话时底气十足,因为这一年多的变化说明,帮农户脱贫,实现“红星梦”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从听不懂方言到“拉家常”

“现在交流完全没问题,还能说上几句地道的太湖话。”——红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汤中营

汤中营是桐城人,下个月满40 岁,是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副调研员。2014 年10 月,他被选派到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红星村是太湖县67个精准脱贫村之一,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处山坳子里。这里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在今年67岁的原村总支陈国华口中,昔日的红星村是“挑柴卖炭,缺吃少穿”。汤中营过来后,有朋友劝他“搞搞基础设施建设,让老百姓能看到点变化就行了”。这话像刺一样扎进汤中营心中,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在红星村干出点名堂。

到村子里没多久,汤中营提出“红星梦”的说法:“所谓‘红星梦’,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和谐、环境优美。”他说,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发展才能脱贫。

刚进村一个月时间里,汤中营走遍全村13个村民组的每个角落。经过调研,最终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109户、292人。“脱贫要因人施策,我们最终确定了6种脱贫措施。”汤中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对五保、低保户,通过民政救助实施保障扶贫,涉及72户;对有子女就学的贫困户,实施助学扶贫,涉及27户;对有重大疾病的贫困户,实施大病救助扶贫,涉及5户;对缺乏技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培训实施劳动力转移扶贫,涉及44户;对一般有发展意愿、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每个贫困户发展1至3亩经果林,涉及28户;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机制,实施“母鸡带小鸡”扶贫模式,涉及67户。

看起来枯燥的数据,让汤中营花了很多功夫。“我在省委组织部的时候跑遍了全省各地,太湖跑得最少,刚来时连方言都听不懂。”汤中营说,这样的困扰如今已经没有,“我现在经常一个人去村民家拉家常,交流完全没问题,时不时还能说上几句地道的太湖话。”

从土地被抛荒到“没闲人”

“现在的红星村,村里村外找不到闲人。”——红星村沙岭村民组组长叶留华

要致富先修路,一年多时间里,汤中营争取1300多万元的资金,在红星村新修4.5公里的“组通”水泥路,2.3公里砂石路;修复16处水毁道路;村部门口也建了水泥广场。

59 岁的沙岭村民组组长、产业支部书记叶留华以前在浙江湖州工地上做钢筋活,累死累活,工作还朝不保夕。后来回乡当起村民组组长,带领村民种板栗、中药材、生姜、蘑菇,市场不好,都失败了。久而久之,村民们发展经济的信心都消磨殆尽,纷纷出门打工,造成大量土地抛荒。

汤中营来到红星村后,指导叶留华牵头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叶留华带领7户村民,流转土地70亩,投入7万元加入了村合作社,种植紫薇、红叶石楠、桂花等花卉苗木。“汤书记帮助我们引荐了外地大老板,有技术支撑,有市场保障,我们心里底气足。”叶留华说,下一步打算将把组里剩余的几十亩田地和600亩山场全部流转,发展好苗木花卉和猕猴桃种植:“现在的红星村,村里村外找不到闲人。”

如今,红星村已有30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村集体占15%的股份,我们计算过了,等猕猴桃挂果,每年保底收入是40万元,高的话可能60到70万元。”汤中营说。

在红星村的红心猕猴桃项目中,有336 户村民入股,村里让贫困户优先入股。

以管畈组的100 亩猕猴桃种植基地为例,18 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每户占1%,每户年收入至少1.2 万元;与苗木花卉大户合作的70 亩苗木花卉基地,10 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每户占股1%,预计每户年收入至少1万元。

汤中营的梦想远不止于此,他认为红星村有着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一步要发展旅游和农家乐。“京剧叶派创始人叶盛兰就是这个村的人,他的故居可以发展旅游。这里还有一个古战场,一个古茶道,另外我们也具备漂流的条件。”汤中营说,将来城里人可以到红星村看风景、摘猕猴桃,然后去农家乐品尝美味。

从知名贫困村到“明星村”

“这一年多的发展就相当于以前至少十年的发展。”——红星村村民叶植梅

红星村村民叶植梅今年73 岁,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他经常在村里闲逛。

“他(汤中营)来村里第二天一大早,我正好散步经过村部,看到他在吃方便面。我就问‘你怎么吃方便面呢’,他说现在‘只有这个条件’。”叶植梅对记者说,他在村子里生活了好几十年,“这一年多的发展就相当于以前至少十年的发展。”

汤中营自己就住在村部,只有十几个平方的办公室里,靠窗的地方是个办公桌,后面有道帘子,帘子后面就是他的床铺。“经常有人来村部前都要打电话问一下我在不在,我就半开玩笑地说,我都住在这了,不在这还能在哪?”汤中营笑着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汤中营觉得要改变红星村的贫穷,精神面貌的改变最重要。“以前村里开会,可能只是将上级文件读一读,现在不是,我们村里发展什么项目,村民有什么想法,村民代表可以决定,村民有了知情权和决策权,他们干活才积极。”汤中营说,如今村里开会,远在浙江打工的党员或村民代表都会请假回来,而且可以做到绝对安静、没有走动,“以前村里开会,你让他们那么认真,不乱走不吸烟真的很难。”

汤中营说,由于手头事情太多,晚上10 点半之前的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睡觉更要等到12 点之后。爱好锻炼的他每天都会早起,围着村子走几圈,看看猕猴桃的长势,跟村民聊一聊,为的就是让村民看到希望,干起活来更积极。

汤中营的付出换来红星村的变化。2015 年,红星村综合绩效考核获全镇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年,国务院扶贫工作现场会将红星村列入了参观考察点。在去年全省社会扶贫表彰暨扶贫日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汤中营也代表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在大会作交流发言;今年5月4日,他收获了省“青年五四奖章”。

汤中营说他并不在乎荣誉,“十年后村子变富了,如果村民依旧记得有个汤书记曾经来帮了一点忙,这就够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记者 徐文兵 蒋六乔 刘玉才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