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幅画 一户一处景 如画村景醉人眼

07.09.2017  14:44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金秋是收获的季节。走进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黄坝中心村,一定会被眼前的乡村美景所吸引。——村头入口处的徽派美丽乡村标识牌格外显眼、宽敞的通村沥青干道、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这是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村里的池塘水体清澈、岸边杨柳环绕,满眼翠绿,一派生机盎然;休闲广场上一群孩子们正追逐嬉戏、村民大舞台上的老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步……整个村子都热闹沸腾了,恍惚间以为是走进了城市小区,其实这里是美丽乡村。村在景中,景在村里。

建设前后对比

  黄坝中心村距离乌江镇镇区7公里,为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建设以来,和县乌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镇上下形成一盘棋,党员干部带头干、广大群众跟着干,克服建设过程中重重困难,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和魄力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见实效、显特色、结硕果。乡村美了、群众乐了。

美丽乡村标牌引人驻足

  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建设伊始,就坚持以科学的理念、系统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按照中国美院规划设计,一幅蓝图绘到底,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黄坝中心村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相统一,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高起点、高品质建设错落有致的民居、功能齐备的村庄、物质与文化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互融的美丽乡村“升级版”。

群众眼开眉展

  全方位宣传营造建设氛围。通过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宣传的同时,镇村干部还不厌其烦上门入户做过细思想工作,发放《致广大村民一封信》和《满意度问卷调查》,将政策意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告知再动员再宣传;通过强大的工作态势向群众集中展示建设成果,引导群众观念由“要我清洁”向“我要清洁”转变。村子变美了,群众的心情更好了,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之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自觉作出“门前三包”承诺、自觉对照执行《村规民约》。

如画村景醉人眼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先行。向全体村民发出倡议,打造美丽乡村,先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从"一把扫帚"开始。中心村累计拆除旱厕、猪圈120多个;清理乱搭乱建、草堆杂物、残垣断壁200多处、建筑垃圾40多车,平整土地6000多平米;对村庄道路、水渠、庭院、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种植草坪、紫薇、红叶石楠、垂柳和桂花等适宜树种,家家门口都兴起了“小花园、小菜园”等微田园。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显著改善、面貌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为美丽乡村锦上添花。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着力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对中心村人行步道、停车场进行改造贯通;对东西、南北两条干道实施“白改黑”沥青路面改造,实现村内路网畅通;建成6蹲位公厕一座,并且鼓励村民自建室内卫生厕所,每户补贴1300元,实现卫生改厕普及率100﹪;对中心村内4口当家塘实施清淤扩挖、坡岸整治、护坡绿化;结合地域特色,对农户房屋立面实施改造出新;建设日处理能力50吨的污水处理设备,铺设污水管网2400多米;实现雨污分流;投入80余万元建设休闲与健身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广场;加大对村庄电力通信设施规范和改造、在中心村2条主干道及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夜间照明全覆盖。

  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在中心村农户墙面和围挡上绘制以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家规家训等为主题的文化墙,体现民俗特色、美化村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实现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如今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圈舍乱搭、畜禽乱跑、污水乱泼现象没有了;建设改造后的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村民大舞台、休闲广场、室外健身广场等功能完备,为村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娱乐、休闲好场所。村里晚上打牌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吃过晚饭走在林荫小道散散步、或是到广场跳跳舞健健身,或是到农家书屋上上网看看书、或是约上邻居到文化活动中心来一盘“楚河汉界”……悄然间,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明意识素质提升了,乡风文明正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项看得见、摸的着的民心工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拍手称赞,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生态文明建设已迈出坚实步伐,它已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真切现实。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既有摩登的城市,又有温馨的田园,人们各得其乐,诗意地栖居,幸福地生活。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这不是愿景,已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