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街道的民生账本

23.11.2015  11:30

      “如果没有大病救助这项好政策,我可能早就不在了,毕竟后期的治疗费用对家里的压力太大!”  7月25日,家住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北都社区的史泽凤回忆起那次救助,眼中仍泛着泪花。
      2014年1月份,史泽凤被查出患有肺癌,住院手术花费近10万元,其中个人自付高达8万元,疾病使整个家庭经济陷入极度困境。2014年10月,经手术后,史泽凤病情虽然好转,但还需要定期吃药、门诊配合后续治疗。杏林街道北都社区了解此情后,及时为她申请办理了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同时还为她办理了低保。
      “近三年来,是困难群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类似史泽凤这样的感悟,杏林街道辖区百姓,看在眼里,他们把这些民生账本都一一铭刻在心中。
      账本一: 城乡低保连续12次上调,低保对象得到更好保障
      在杏林街道上城社区有这样一户特殊的家庭,妻子苏士群于2012年查出患有肺癌,为了治疗已借债十来万元,天有不测风云,丈夫褚绪毕又查出患有克罗恩血液病,这是一个特殊罕见的病,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社区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为这个家庭申报了城市低保、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作为“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供养人”的“三无”人员,苏士群说:“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我们的活命钱,我们才得以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从2015年1月1日起,合肥市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户月人均510元,在2014年的户月人均460元的基础上上调了5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定指导线为户月人均不低于440元。这是合肥市自2013年    以来,结合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第12次调整城乡低保标准。杏林街道仅2014年,累计为71户(111人)困难群体筑起了最后一道防护墙。 
      账本二: 医疗救助让十余户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家住探矿厂宿舍区的宁博自身肢体二级残疾,妻子患有糖尿病,长期看病吃药,没有工作能力,女儿在上小学,平时的生活费及学费等都由爷爷、奶奶帮衬,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望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帮他申请办理低保。刚办理低保没多久,他家的孩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入院手术共花费5000多元。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此情后,立即着手帮他申报了大病救助,今年已得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医疗救助金3419元。
      近年来,杏林街道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辖区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及时解决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按照庐阳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有序地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年累计受益者达百余人。
      账本三: 临时救助为突遇困境者重燃生活希望
      2014年10 月 11 日 ,杏林街道北都社区网格员在走访入户过程中,发现低保户汪昌龙生病在家且无人照顾,他离异多年、唯一的儿子在白湖监狱服刑。街道及时将信息向区民政局汇报,由于情况紧急街道对汪昌龙“先行救助,后补齐手续”,将他送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老人因多脏器官衰竭,医治无效死亡,街道社区民政专管员为其办理了所有的身后事。为了体现人文关怀,街道还专门安排人员联系监狱管理局、白湖检察院等部门,为汪昌龙儿子申请办理“特殊监外探亲”,送老人最后一程。
      在街道辖区内还有一部分低保“边缘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范围,但实际生活又非常困难。那么,低保对象和“边缘户”中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家庭,如何帮他们解一时之急、一时之难?
杏林街道在实施《合肥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的过程中,把“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列入街道为民办实事任务,创新社会救助体系,将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补充,最大限度降低由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困境和返贫。 
        账本四: 搭建社会救助绿色通道
      1月9日上午,杏林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接到网格员信息报告,发现位于嘉山路与固镇路交口大桥下,住着一位衣衫褴褛、冻得嘴唇乌青的流浪乞讨人员。街道立即携带棉衣被及食品前往救助。通过交谈,得知他叫孟军生,家住长丰县义井乡,在外打工期间未能赚到钱,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回乡见亲人,决定在外流浪重新寻找工作机会。在长丰县义井乡民政办协助下,联系上孟军生的家人。他父亲赶到后说:“孩子去年走的,我们找了好久都没音信,现在终于找到了,非常感谢杏林街道。
      类似孟军生等人的及时救助,得益于该街道设立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以及建立的“主动发现”机制。
      杏林街道下辖四个社区居委会,按功能性质划分72个网格。各社区对网格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将网格责任具体化。救助信息主要来源于网格员的及时发现。为使这些救助信息及时得到落实,街道配备两名工作人员设置A、B岗,负责直接受理所有社会救助申请、分办转接、调查审核、跟踪反馈及答复咨询等工作。
      据了解,该街道自2014年年初开始,将原来分散在民政、教育、住建、劳动等多个部门的“碎片化”救助,整合到街道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畅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

 

 

上报单位:中国社会报

信息作者:李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