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扬:可将安徽文化包装成水墨动画

12.03.2016  10:48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配音艺术家李扬,曾给广大观众塑造了孙悟空、唐老鸭等耳熟能详的声音形象。日前,李扬在北京接受了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的专访,谈到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并支招如何包装安徽文化。

整个产业像“一盘散沙”

李扬建议,希望再加重文化产业的分量,“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在文化产业上还处于较弱的地位,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与国际接轨。”李扬希望能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基础上,向世界提供文化产品。

身为动漫企业的“掌门人”,李扬尤其关注文化产业中的动漫力量。他说,从世界上来看,先进发达国家里,动漫产业都是他们的支柱产业。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国家,中国的动漫产业占GDP的比重还太小。李扬认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部门对动漫产业进行资源整合、监督管理,“我呼吁尽早成立中国动漫产业管理协会。”李扬说,目前的动漫行业是自生自灭、群龙无首,像一盘散沙,“现在要尽快行动,改变这种无序的状况,才能把中国动漫产业一步步做起来。”

做动漫忌浮躁方出精品

李扬说,2009年开始,每年我国自制动画片超过30万分钟,“但是有高原没高峰,有产量没质量,很少有精品,结果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两年,中国动漫业则迎来了一些可喜的现象,比如《大圣归来》《捉妖记》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对此李扬说,这些项目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符合了动漫产业发展规律。

李扬说,《大圣归来》前后总共用了8年时间,“如果用8个月,绝对做不出来价值达到20个亿的动画片。”李扬告诉记者,像《功夫熊猫》《阿凡达》这样的作品,都是花了很长时间打磨,“必须要这样才能做出精品,总惦记一两年甚至半年八个月就出效益的,肯定成不了精品,也得不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动画黄梅传播安徽文化

几年前,就传出李扬任董事长的长安动漫产业集团将在合肥建设动漫城的消息。对此,李扬也表示了期待。“资金已经准备好了,设计也准备好了,前期已经投入了近1个亿,组织了专家团队七八十人进行规划设计。”

此外,安徽的文化底蕴丰厚,那么,如何将安徽文化包装成好的文化产品呢?李扬建议说,可以把经典的黄梅戏段落或者整曲的黄梅戏,做成系列动画片,甚至用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去表现,肯定能吸引人。

本版稿件由本报特派记者 项磊 刘旸 徐文兵 叶晓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