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
还是狭窄的巷子,还是冒烟的煤炉,还是掉漆的木门,但住在天津市红桥区西于庄的李忠义大娘,如今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在西于庄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眼下正在为告别做准备——她即将搬离这片占地64公顷、住了9000多户人家、危陋房屋集中的棚户区。
这一改变,与李克强总理直接相关。2013年年底,总理赴天津考察棚户区时,坐在她家床铺上承诺,政府一定让她住上有暖气、有厨房、有厕所的新房。9个月后,李克强在出席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间隙,特地来视察安置房工程进展。正在跟邻居一起看样板房的李大娘,再次见到了总理。
根据2015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多棚户区居民将和李忠义一样搬进新居。当天的会议决定,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信等配套设施。
“民生礼包”远不止于此。从大病医保到助学贷款,从减税降费到提高网速,从电费下调到基层公务员涨薪,甚至鼓励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衣食住行等民生,是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会密切关切的一系列民生议题。
“民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通稿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政府决不能回避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句流传多年的民间谚语,也许将很快成为历史。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5年底前要使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今后还要逐步提高。到2017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
“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一定要让遭遇大病的老百姓接受正常的治疗,让他们有安定感。”李克强在会上指出。
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直在直面百姓的“痛点”。今年7月8日的会议,决定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为贫困学子创造公平成长环境。
总理说:“要为贫困学子创造公平的上升通道,让他们有机会上大学,能够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一样,拥有起点均等的竞争机会。”
2014年2月12日,李克强在常务会议伊始就语气沉重地说:“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
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清楚记得,坐在总理对面汇报的是当时的环保部领导。听汇报时,李克强一直在材料上记录着。当汇报结束时,李克强说:“你先别走,我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然后他便对着材料后面的具体措施逐条发问,围绕这一议题,他的追问不少于数十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首次部署政府重点工作时即如此强调。
他表示,要从制度上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
这些内容一一在此后的常务会议上得到了体现和落实。有媒体今年年初梳理时发现,民生问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最多的议题,基本上占据一半的内容。
好上加好,无疑是惠民生的绝妙之举
除了部署医疗、就业、住房等,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民生议题还涉及更广领域。今年5月13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接地气”地谈起了手机漫游费过高的问题。当天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
6月10日的常务会议上,总理再次谈起了此前曾引发热议的“出国买马桶盖”问题。当天的会议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李克强说,跨境电商不是简单的“国内老百姓买国外商品”,大量的是企业进出口业务,是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带动实体店和工厂的发展,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就业。
今年4月28日的常务会议则为热爱购物的“剁手党”们发了系列红包。当天的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
“这些政策,一方面契合百姓需求,让百姓充分拥有‘获得感’;另一方面,消费回流,为拉动经济增长再加筹码。好上加好,无疑是惠民生的绝妙之举。”有评论这样写道。
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觉得自己要受惠了,结果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
事实上,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制定有关民生问题的具体政策,还督促各项措施的有力落地。
2015年4月21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文件运转流程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
“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听到‘一声靴子响’,觉得自己要受惠了,结果等了半天,迟迟听不到‘第二只靴子落下来’,感受不到政策落地!”李克强形象地比喻道,“不能让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变成‘空中楼阁’!”
百姓是否满意,成为总理判断政策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2014年3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各部委负责人,既要强化团队合作,又要各尽其责,真正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他说,曾经有人讲,官位级别的差距,其实更多图的是一个“面子”,一个“社会公认度”。
“什么‘公认度’?”总理提高了声音,“给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认度’!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认真自省,一年下来究竟办了多少事,才不会愧对自己的俸禄,不会愧对人民的期望。”
(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沐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