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矿工"李传代:30多年如一日井下拾遗捡漏

19.10.2014  11:42

  安徽广播网18日讯 (记者:孙洲澍、曹丽) 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矿工李传代,30多年如一日,坚持在井下拾遗捡漏,并把废弃的小零件回收再利用,以平凡的勤俭节约精神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人。1980年10月,李传代技校毕业,分配到淮北矿业杨庄矿综采二区工作。一天,在井下拆除综采转载机时,李传代将一颗有点问题的螺丝钉随手扔了,该区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马典周看到捡起了螺丝,放进李传代随身的干粮包里。

  李传代:“马书记随手捡过来,就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小李,这个螺丝钉相当于你一个月的工资,咱们国家机组还是靠外国进口,每个零部件都相当昂贵,我们能回收复用的绝不浪费’”。

  深受震撼的李传代以此为鞭策。从此,上、下班路上,捡拾遗落的小零件成了李传代的每日必修课,装干粮的包慢慢变成了“零件包”。有时,工友为了提前上井,干完活就急于收工,遗留的螺丝、弹簧垫圈散落一地也没人发现,李传代就在捡拾的同时,劝说工友们树立节俭意识。80年代,矿上没有给他们配备专用的工具包,李传代就用旧帆布自制工具包发给工友,人手一个,干完活后将没用完或者废弃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

  杨庄矿供电队队长胡争虎:“我们在李师傅的带动下,把平时干过活以后,把开关零部件放进包里,回收上井,这种精神在李师傅的号召下我们一直传承下去”。

  捡拾废旧零件的同时,李传代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回收再利用”的窍门,他带领工友把回收的旧皮带割成半掌宽,做出一个个吊钩套在电缆外,这种“护套”大大减少了电缆的磨损,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国家节约材料20多万元。由于随身携带零部件,他还及时在井下修复多起电缆线路故障,用回收的开关零部件处理过无数起电气故障。今年,30年如一日的“节俭矿工”李传代被评为“爱岗敬业勤俭节约”“中国好人”。

  李传代:“我们会继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好的传统,为企业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来贡献我们应该贡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