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国家队”今年有4个夺金点
作为机器人领域规格最高的赛事,每届世界杯都汇集了当下实力最强的制作团队来参赛。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昨日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代表中国出战的代表队,有希望在至少4个项目上夺金。
自清华风神队在2001年于美国西雅图举办的第5届机器人世界杯上获得仿真组冠军后,中国“国家队”已获得了多个组别的世界冠军。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李翔向记者透露,中国“国家队”今年在家庭组、小型组、中型组、仿真组上都有“夺金”的可能。
“今年国内共有包括中科大、合工大、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在内的55支队伍参赛,国外参赛队伍为309支。”李翔称,其中家庭组中,中科大曾在2014年夺冠,2013年和2012皆为亚军;小型组中,浙江大学已在2013年和2014年两次夺冠,今年面对德国、伊朗、美国和日本等强队的“围剿”,依旧“力冲三冠王”。
此外,在2013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中夺冠、去年屈居亚军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今年旨在击败强敌荷兰捧杯,而曾在2011年夺得2D仿真组冠军的中科大今年有望凭借新技术夺魁。
看机器人如何横扫球场
在机器人世界杯上,足球比赛是颇具观赏效果的一个类别。有小型组、中型组、仿真组、类人组等多个项目。有的是在屏幕上靠虚拟作战,靠“脑”取胜,也有的要派出机器人战队直接上场拼杀。在昨天的机器人世界杯赛场上,那些或暴力、或Q萌的小家伙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一上场就变暴力狂人身体灵活不怕碰撞
代表队:浙江大学
“小型机器人”的运动模式与中型类似,但更加袖珍,只有一个接近圆柱形的底座和15厘米的高度。
一上球场简直就化身为暴力狂人,直接拼杀。它们运动灵活,又不怕碰撞,球星范儿十足。小型机器人比赛用球只有乒乓球的大小,它们用体内的电磁装置,将小球推射出去,甚至撞到飞起。这个来自浙江大学的小型机器人团队曾在去年比赛中拿过冠军,在昨天举行的一场小组赛中,以10:0的高比分打败了来自德国的队伍。
机器人没有“手脚”也照踢不误
代表队:国防科技大学
在玩足球的机器人中,“中型机器人”算是最其貌不扬的一种,它们有一个接近方形的底座,周边是黑色金属保护套的包围,防止它们在激烈的拼抢中受伤。底座上方是一个三角支架,那里安排了一个360°无死角的摄像头,帮助它们在比赛中准确定位到球、队友和对手。
难题在于,它们没有手臂,更没有双脚,怎么抢球,如何防守?“机器人身子下面有滚轮,走或者跑都没有问题,速度能达到每秒钟三四米。”国防科技大学参赛队员曾志文告诉记者,机器人底座上还开了一个口,伸出两个尖尖的“吸嘴”,专门用来接球、传球。
机器人上场踢球,也有“暴力”的时候,横冲直撞、出界犯规也是常有的事情。“比赛设置专门的裁判员,评判机器人的表现。”曾志文说,一场完整的比赛下来,如果是强强相对,赢2-3个球就算不错的表现,也存在30分钟踢完还不能分出胜负的局面,这时候还会用点球大战来分输赢。
10:0、4:0 “水之队”连胜两局成功晋级
代表队:北京信息科学技术大学
“爸爸,你看,红队又进了一个球!”一个被父亲抱着观赛的小朋友用手拍打着爸爸的肩膀激动地说。“哦嚯,又进了。”围观的观众一阵叫好。在绿茵场上踢球的,不是足球明星,而是参加机器人世界杯的机器人队员。
频频调动观众情绪的红队是被称为“水之队”的北京信息科学技术大学的代表队,在今天10点和13点的比赛中分别以10:0和4:0的成绩完败对手,成功进入16点的小组赛。现场,水之队成员朱棣介绍道,每经过一次比赛,机器人的运算编程就会由带队老师指导,修改一次甚至多次,不断完善。“我想我们能够取胜,是因为我们在程序上有很大优势,我们的机器人速度快并且很稳定。”
“水之队”的底气何来?据了解,2013年,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的机器人世界杯上,周杰鸣、朱棣、张宗义等7名北京信息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举夺得冠军。面对今年正在进行的赛战,朱棣说:“既然是比赛就会全力以赴,至于结果就走一步看一步,当然,希望结果很好。”
仿真组
虚拟球员也有“个性”守门员也会适时出击
代表队:合肥工业大学
机器人世界杯中围绕足球这个大项设置了很多小项目。但是大多数都是对参赛队员的身高体重进行限定,只有在仿真机器人组的场地上,你看不到一名“实体”球员。昨天,不少观众在观战时都在小声嘀咕,仿真机器人比的是什么呢?
合工大机器人剑指仿真3D组八强
数排电脑整齐排开,几块与电脑相连的巨幕上播放着一场3D足球赛。两支“机器人足球队”正在激烈交锋,蓝色和绿色的小块来回跑动后,带球、传球、射门!球进了!如果没有志愿者提醒你,你一定认为这是一场“足球经理”的比赛录像。
“这就是仿真机器人组足球比赛,参赛队伍事先写好程序后上传服务器,比赛时队员不再干涉球员。”合工大引擎队(HFUTEngine)工程师黄悦告诉记者,仿真机器人足球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技术含量并不低。在比赛前,队友们编写出一套指导机器人“踢球”的算法,借助专业程序,指导屏幕上模拟出的机器人踢球。而算法,就像是真人足球的战术、阵型一样,决定了一支足球队的战斗力。
“我们已经连续8年打入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决赛,去年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决赛中,取得了仿真3D组第7名,仿真2D组第12名的成绩。”黄悦表示,相比去年,今年参赛的团队新建了跑位模型和传球模型,简单说,就是在一个仿真操作的机器人足球赛平面内,“球员”之间传球和接球的配合度会明显提高。
“比赛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打循环赛,两只小组的前四名进八强。”黄悦透露,对于此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大赛,队员们都很有信心打进仿真3D组比赛前八强。
虚拟球员也有“个性”
和真人足球赛相仿,机器人足球赛中,“队员”的站位与配合也很重要。黄悦称,他们的机器人足球队也有阵型,但并不像真人足球的经典站位比如442、4231那样。
“机器人的战术更像是全攻全守,它们会在算法的指导下带球、传球、射门。”黄悦称,计算机除了会根据场上的态势统筹决定机器人的时机选择外,一个个机器人还被预设出踢球的“风格”,就如同真实赛场上的球员,具备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守门员还会弃门出击,而这时其他球员就会自动补充到守门员的位置上。”黄悦说,由于机器人不会“手球”,所以场上可以随意换人守门。“但是乌龙球也时有出现。”
每场比赛准备好五套战术
不同的对手,比赛风格截然不同,这也给工程师们带来很大压力。“每次比赛,至少要准备五套以上的程序代码。”黄悦称,根据作战经验,赛时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由于操作系统的跟换,比赛用的支撑软件也会换掉,因此会导致编好的代码在比赛时电脑上无法运行。所以,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会准备好至少五套程序代码,常规赛(包括加时赛)三套,点球方案两套,守门员一套,球员踢点球一套。
想打好国际大赛,不仅要编写好代码,工程师们所接触的论文基本全是英语,大家还不得不“啃”英语。“有一段时间,英语竟成了团队的工作用语。”黄悦称。
Q萌机器人踱小碎步踢球
代表队:浙江大学ZJU Dancer队
相比中型组、小型组的灵活、爱斗。类人组的比赛就显得矜持多了,昨天上午,在比赛现场,记者围观了十来分钟,愣是没发现两支队伍其实已经开赛了。
来自浙大的ZJU Dancer队的类人型机器人,个头有半米,黑色的身躯,四肢修长。它的“头”上装着一个能旋转的摄像头,时而“扭头”转转,看上去酷酷的。不过,一旦它开始“走路”,画风立刻变萌。长着两条大长腿的它,并不是迈着稳健的步子,而是像个蹒跚学步的娃娃一般,走着小碎步,将面前的小号足球一点点踢进球门。
原本是3对3的比赛,比到下半场就成了“个人秀”了。从赛场上退下来的球员,被拆开了身板,吹起了电风扇。“机器人的热量特别高,所以比赛中容易出故障。而且这种机器人不适合硬碰硬,所以经常是到了下半场,就只剩一个队员拼球技。”浙大的参赛队员说。
类人型机器人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但仔细瞧瞧,它们也是技能加身。ZJU Dancer的队员一度撞上球门,倒在了地上,但它立刻翻了个身,然后用腿部的力量站了起来。
比赛中,它们完全自主,能通过摄像头识别球的颜色,定位球,思考后把球踢进球门。“浙大的类人组机器人,在世界杯上拿到的最好成绩是第三。”浙大队员告诉记者。最后,在这场和德国WF队较量中,ZJU Dancer队2:0赢得一场小组赛。(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