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领跑安徽智造
“一边‘接地气’改变百姓生活,一边‘高大上’引领制造业新趋势”
——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成为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准的重要标志
这是一场携手科技创新的奇幻之旅,一次现在与未来的精彩对话。
设想一下你未来的生活场景:机器人助手定时喊你起床,厨房机器人帮你做好早餐,汽车机器人根据交通拥堵状况给你规划最优行驶路线……机器人产业,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正打开一扇神奇之门,踏着汹涌澎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点亮新生活。
“请让一下,谢谢!”眼前这位一米多高的“餐厅服务生”系着红色领结,端着托盘,有板有眼地对记者讲话。这是3月下旬在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演的一幕。 “它还会唱歌呢。 ”服务机器人研发中心副主任万立浩边说边按了一下遥控器,舒缓的音乐便响起。
如果说服务机器人“接地气”改变百姓生活,那么工业机器人“高大上”则引领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镜头拉到合肥,在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的装调车间,技术人员和装配工程师正在紧张地装配调试。但见一排排机器人在各自岗位上整装待命。研发人员为其植入各种工作指令,辅以各种智能化工装、智能输送系统、专机、抓具等设备与之匹配,使得机器人能在整条生产线上精确地作业。
“这是我们瞄准 ‘一带一路’商机,为白俄罗斯提供的汽车焊装生产线出口项目,第一次采用多滑台柔性切换和双层撬滑输送的方式,使得主焊线可靠性更高、空间更省。目前项目已到了现场装备调试阶段,月底就具备出件状态。预计6月底开始出厂发货,8月份抵达海外工厂。”BIW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汤伟告诉记者。
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成为时代潮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新一轮制高点的争夺战全面展开。 “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涉及材料、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其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是衡量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准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并推广应用机器人,特别是自主机器人,既是抢抓市场机遇的需要,也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对促进我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徐志说。
聚焦重点,扭住关键,我省紧紧围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统计数据显示,芜湖、合肥、马鞍山等地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已初现规模,2013年以来,全省新建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 76个,累计总投资达127.32亿元。
“预计到2017年,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将在2014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0亿元,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亿元,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介绍。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机器人产业这一“蓝海”。目光聚焦到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去年9月,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落户于此。如今,这片沃土上已集聚53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企业,从工业机器人“一枝独秀”,到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全面开花”,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 “2015年,基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9.36亿元,同比增长22.2%,超额完成年度产值目标任务。”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跟跑者’成长为‘并行者’,并力争成为‘领跑者’”
——重点突破,强化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力推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3月,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收购意大利EVOLUT公司。这是继2014年完成对意大利CMA机器人的收购后,埃夫特在产业链整合上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这将快速提升我们在铸造行业打磨、去毛刺、重力浇铸等方面,以及汽车行业智能装配、智能检测等方面的集成能力,从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埃夫特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便是积极整合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资源和国内外机器人产业资源,围绕埃夫特打造产业生态圈。
曾经,奇瑞汽车生产线上一个很小的故障,都要请国外工程师来修,费时耗力、成本高昂。从最初为了打破国外机器人品牌在焊接生产线的垄断,满足奇瑞汽车自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到成为国产机器人独树一帜的领军企业,埃夫特仅用了7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而今,埃夫特机器人高擎自主品牌大旗,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与制造领域的“龙头”,产品被推广到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机床、卫浴、五金、酿酒等众多领域,其中我国首台165Kg重载点焊机器人被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 2015年,埃夫特销售机器人超过1200台套。
勇立潮头,因时而动,超前谋划,才能更好地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明确提出,未来10年,“力争机器人产业在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大规模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强化机器人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建设,完善机器人产业链”。
“虽然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很快,正从‘跟跑者’成长为‘并行者’,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应当重点突破、加快赶超,力争成为产业‘领跑者’,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贡献力量。”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决定机器人产业竞争力的,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有登顶的雄心。埃夫特副总经理曾辉表示,他们将凝心聚力把埃夫特打造成芜湖国家机器人产业园龙头企业,引领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基地正加快培育一批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聚焦攻关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发展系统集成推进工业智能化,继续引进适应市场需求、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重点支持顺景、威泰等系统集成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是架在现实与目标之间的桥梁。
埃夫特万台机器人主机、翡叶伺服电机、顺景机器人系统集成等10个项目投入运营;大洋电机、欧凯罗博特服务机器人、海格力斯机器人集成3个项目主体竣工……今年以来,捷报频传。 “目前,已有35个机器人项目落户芜湖国家机器人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8.27亿元。”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
从点到面,串珠成链,我省加大资源整合,力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以埃夫特、欣奕华等企业为龙头的整机企业集群,以巨一自动化、松科智能等系统集成企业集群,以固高自动化、翡叶动力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以及中联重工、江淮、奇瑞等典型示范的应用企业……聚沙成塔,我省正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辐射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让机器人产业成为‘创新’磁石,加强产学研合作”
——打造机器人技术研发创新高地,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如何洁净精确、快速平稳地搬运长2.5米、宽2.2米、厚度不足0.5毫米的液晶玻璃基板?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交出满意答卷。
在合肥欣奕华生产车间,洁净搬运机器人伸出 “长臂”,展开4根两米多长的“手指”,稳稳地托起只有零点几毫米厚的玻璃板,高速平稳地将玻璃板抬高、放低,无震动地运送投放到不同生产设备中。
“10.5代线洁净搬运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面板搬送机器人,能搬送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基板。”欣奕华集团总经理张弥介绍,玻璃搬送机器人的最大技术难点在于,运输途中玻璃易碎。在高速移动时,必须保证玻璃在机械臂上足够平稳,重复定位精度要求极高。
从2013年12月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到2014年11月,欣奕华首台洁净搬运机器人下线,凭着先前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合作,不到一年,欣奕华就完美地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洁净搬运机器人“走马上任”,直击国内液晶面板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搬运机器人的痛点,不仅填补了国内平板显示产业机器人及控制器的多项空白,也意味着我国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上又取得一项重大突破。 2015年,欣奕华仅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用搬送机器人就实现销售收入约1.2亿元。“目前,欣奕华在机器人机构设计和控制技术方面已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弥表示。
惟创新者强。机器人核心技术落后,关键部件研发能力不足,机器人开发和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欠缺有实力的研发团队……瞄准产业 “软肋”,我省快马加鞭,创新成为强劲引擎。
3月下旬,安徽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 “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研发中心”。“当前,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机等关键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我们与合工大合作,就是为了瞄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引入日本关键件技术,联合研发并进行成果转化,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安徽松科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谢广岭博士说。
安徽松科是一家充满勃勃生机的新秀企业。团队核心研发人员2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去年8月份在国内注册成立,短短半年多时间,已有多项核心成果,实现市场销售额3000万元。其成长“秘笈”是什么?答案是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公司研发的超长臂重载机器人已取得成功,实现无人、精准、可识别、可分类智能装卸,该产品目前在省内没有先例,属于业界唯一。”谢广岭说,该机器人可满足三维视觉识别技术和智能识别定位技术,采用业界最大关节臂,伸展活动半径大于5米,吸附能力可达150Kg,实现自动化智能拆垛、码垛,样机预计在今年6月份问世并投入市场。 “未来,我们还将依靠团队强大的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引进成果转化,进而消化吸收,着手打造目前安徽省内唯一的机器人融资租赁平台。”
机器人是高端智能装备的代表,更是新技术革命的核心。 “要让机器人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使其成为创新 ‘磁石’,加快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吸引多方资源集聚凝合,形成优势竞争力。”阮华彪认为。
埃夫特公司、金三氏数控、陀曼精机、安普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单位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2项,哈特机器人研究院等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以上,芜湖瑞思机器人“高速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新增安徽古德纳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驰名商标1个……去年以来,累累的科技硕果激励着我省在打造机器人技术研发创新高地继续前行。
“力求引进一个团队,带来一批技术,形成一批项目,提升一个产业”
——打造完备的支撑体系,多重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芜湖国家机器人产业园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国家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曾辉告诉记者。
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未来几年,埃夫特将努力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机器人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产业化应用。同时,实现机器人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不断开拓多领域的细分市场机器人示范应用。
美好的愿景,需要完备的支撑体系做保障。
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再次站到了政策的风口。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实施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同日,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在财税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政策利好给机器人产业插上了资本的翅膀。
“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进一步做强基地龙头、壮大产业配套,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第一批基地建设。”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我省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20亿到3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等。
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我省积极落实“芜马合”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示范区发展配套资金,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和产品检测、行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平台建设。
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也很“给力”。
芜湖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担保基金,机器人产业担保基金规模达到6000万元,建立担保费用补贴、贷款奖励和贷款净损失分担补偿机制,提高机器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共担风险、共推发展的格局。
“去年我们积极争取我区机器人项目所占中央财政专项和省、市财政配套资金份额,截至目前,已兑付我区机器人企业各类奖补资金约2.09亿元。”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多重政策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一些企业顺势而为,全力加快“调转促”,力争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月30日,巨一自动化在合肥举办中国首届混合动力变速器及装测技术综合论坛,其间的工业展上展示了国内首条正向开发的EDU混合动力变速器装测线。
巨一目前是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领域机器人应用量最大的企业,植入了二十多年的工艺精华和高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新能源动力系统产品开发与装测系统解决方案+互联网+”的新概念。
“抢抓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机遇,我们在 ‘十三五’期间将采取发展差异化战略,在汽车车身连接技术领域将专注于将轻量化技术往纵深方向延伸。此外,还将瞄准汽车以外的业务,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智能,顺应‘机器换人’大势,向家电、电子和3C行业拓展。”汤伟表示。
技术型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人才的持续需求存在很大缺口。“要将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力求引进一个团队,带来一批技术,形成一批项目,提升一个产业。”徐志认为,惟其如此,才能最终形成政策优惠、人才集中、产业集聚的发展局面。(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