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木制品商会会长姜明:做最好的质量 “把关人”

11.06.2015  14:48

      技术检测,这在普通人眼中或许是个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但在安徽省木制品商会会长、安徽国监质量技术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明看来,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质量强省战略实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

      “质量的创新与提升,需要检测作为支撑,只有经过技术检测,企业产品才能走向市场。”姜明一直奔跑在做最好的质量“把关人”的路上。

      【谈认识】

      检测是每个行业 发展的技术支撑

      “检测行业关系到各行各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行业,而是成为每一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事检测工作多年的姜明说,目前全球检测市场规模约130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800亿美元。2013年,我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到1678亿元,今年有望超过2500亿元,且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

      具体到安徽,姜明也给出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检测机构近600家,为企业产品提供了准确的检测数据,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很大,但要想抓住市场机会,姜明说还得自身努力。“新常态下,经济要实现宏观质量的好转,必须有微观产品的质量,这既给检测机构赢得了最好的展示机会,也对这一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姜明认为。

      【对话】

      记者:作为检测的“行家”,谈谈您对质量二字的认识?

      姜明:任何一个国家,想成为经济强国,我觉得首先它必须是质量强国。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就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推进质量发展,努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具体到微观层面来说,提高产品质量,主体在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根源也在企业。因此,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要在生产制造环节率先把握好质量关。与此同时,质量的创新与提升,也需要检测作为支撑,只有经过技术检测通过的,企业产品才能走向市场。

      【述战略】

      做大做强要搭准市场脉搏

      在姜明看来,只有搭准市场脉搏并看好发展前景,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几年甚至十几年地坚守某个行业,心无旁骛地做好基础工作,逐渐地做强品牌、做大市场。

      去年,尽管安徽国监质量技术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就被列入安徽省工商局定点检测机构,但僧多粥少,姜明称,按照他们的检测承载能力,远远吃不饱,发展瓶颈突出,“‘国监’积极主动地走出安徽,寻找新的资源,经过努力,凭借精湛的检测业务水平,湖北省工商局多方考察后,也将国监列为了定点检测机构,这在安徽还是第一次”。

      与此同时,姜明说,“国监”还专注于在检测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比如,投身于消防产品检测领域,先后投资了一千多万元,建立了标准实验室、吸纳高级技术人才,购买国内一流检验设备,填补了安徽民营消防产品检测企业的空白。

      【畅未来】

      乘改革春风做好检测“大文章”

      我国检测行业起步较晚。随着2003年国内检测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2005年又完全向外资开放,中国检测业的“新兵”开始攻城略地,抢占市场。目前形成了三方博弈局面,政府为主的检测机构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外资占20%、民营检测占10%左右。

      然而,姜明认为,目前国内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质量提升和自主创新的需要,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还存在大量能力空白,国际话语权相对不足。

      “落后就要改革。”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两份有关改革的文件,让姜明欢喜雀跃。今年3月下发的《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检测机构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转企改制。姜明认为,这为民营检测机构的整合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而这两份文件被姜明认为是改革的春风将至。“‘国监’下一步准备乘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的春风,积极参与改革,通过转型发展,整合力量做强做大,提升竞争力,增强创新力,努力将做好检测大文章。”姜明称。

      【姜明说】

      ● 新常态下,满足现状、固步自封是死路一条,在转型发展中构建新的格局才是检测企业的发展出路。

      ● “以质取胜”不仅是深化改革、治国理政、强国利民的需要;也是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获得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新机遇。
(责编: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