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朋友圈”:产学研如何拧成“一股绳”

22.01.2018  13:00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让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省人大代表杨金龙:走好融合“最后一公里”

创新是安徽最闪亮的名片。去年, 合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扬帆起航,安徽在创新领域取得诸多世界瞩目的成果。安徽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领域出台一系列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好政策。应进一步细化更具体的配套政策,让各项优惠政策可操作、能执行、早落地,走好产学研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

@满江红的名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家是快乐窝:积极利用安徽的创新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省政协委员杨桂生: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协同创新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关键在于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在实现产学研协同中起主导作用,主动提出创新需求,学研机构按照企业需求完成创新任务;企业吸收和应用创新成果,根据其产业化价值给予相应报酬。产学研拧成“一股绳”,科研成果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

@裕安陈华锋:深度融合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科研人才的激励性保障,扶持实体经济。没有转化和运用,再好的科研成果都是“镜中月”。

@虎妞醉里挑灯看剑:安徽正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创新都刻上了“安徽烙印”。(记者桂运安吴量亮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