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旧书店》新书发布

08.11.2015  23:42

  11月8日,周日,气温骤降,安徽图书城一楼大厅里却流淌着温暖的气息。人们簇拥在一个人周围,他头戴卡其色格子帽,脸部瘦削,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架眼镜,他就是《最后的旧书店》的作者,外号“老朱”的朱传国先生。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书店。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开了增知旧书店,我希望把它开成合肥的一座文化地标,永远的‘活’下去”。在发表新书发布的感言时,老朱身体略微颤抖,有些发皱的稿纸打着卷,被他紧紧攥在手里。他的面前,除了媒体的聚光灯,热爱他热爱旧书店的亲朋好友,还有季宇、王亚非、祝凤鸣等文化名家。

  长长的队伍,每个人手上都捧着一份期待,有的人甚至“左右开弓”,手里捧着三四本书。他们很多都是增知旧书店的忠实顾客,或者是老朱的亲戚好友。“我这还是给国外的女儿带的,另一本是给同事,他们都很关注老朱的新书”,说到老朱出书,这位阿姨很激动,“这本书很有意义啊,我会留着作纪念,回去肯定会好好看看”。而另一对夫妇则是一起排着队等老朱的签名,他们一人手上捧两本,“我们经常去老朱的旧书店买书,都好几年了,他的书很实惠,人也好,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希望他的书店能一直开下去,越办越好”。

  “旧书业的命运虽然有些凋零,但它的最终命运还是美好的。新书店的命运未必好,但旧书店的命运因为与学术联系在一起,所以越往后,旧书店的命运可能越有生机”,这是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谢泳在《最后的旧书店》序中的一段话。的确,和新书相比,旧书更有“人情味”,而淘书的经历则像淘古董似的充满乐趣与惊喜。

  上部淘书偶记,散落的是老朱从2011年至2015年与旧书的零星独白,约几百字每篇,有记录淘书卖书,也有对自己的勉励告诫,文字朴实,情感真挚。老朱谦虚地说,“上部就像是流水账,真正好看的还是下部”。而集结20余位文化名家的下部——爱书人语,让老朱的书店成了“候鸟”迁徙的“温暖南方”,因为他们在此与书相遇,与老朱结缘,与合肥这座城邂逅。

  20年的坚持,因为一场病面临困境;爱心接力,愿尽绵薄之力,让这座文化地标得以延续。《最后的旧书店》像一个万花筒,每一页,每一行,都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光与影。走近书中,让新书成为旧书,让书,更好的与人相遇。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