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智能语音基地成为国内最大 产业规模将达千亿

17.11.2015  21:1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十大重点工程的第一项,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也是安徽全面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今年安徽省公布的14个“战略新兴基地”里,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就是其中一个。这个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基地,正朝着千亿规模的“中国声谷”迈进。

国内语音领域最大基地

语音作为未来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科技的爆点之一,也成为全球必争的产业高地。而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及产业的集聚发展基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在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中,已经具有核心技术及产业先发优势。在技术创新层面,依托科大讯飞、中国科大等在智能语音领域的研发成果,语音基地已经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评测、机器翻译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在产业应用层面,也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智能家电等领域的语音应用产业链。

科大讯飞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中文语音产业基本上由国外IT巨头控制,但经过国内技术人员的攻关,现在已经彻底扭转了这一格局。目前,科大讯飞占有国内主流语音市场70%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作为语音基地的核心,科大讯飞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被工信部确定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目前,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各领域的应用,从手机到车载,从家电到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这让一个中文语音的产业生态开始初步建立。

但是,要实现集聚发展,靠一个企业可不行。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语音基地,各种创新元素开始聚集。据统计,基地集聚了两院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国内外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军及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技术创新创业及研发人员达到6000人以上,占基地总人数的35%,形成了国内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界规模最大的高水平队伍。

基地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科大讯飞。为此,基地通过“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路径,聚焦上下游优质项目的发掘与孵化。采用“线上+线下”的孵化方式,“线上”向创业者提供语音及人工智能通用技术等,“线下”则不断构建并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2020年产业规模达千亿

据介绍,基地的孵化区目前总建筑面积约25.54万亩,随着孵化区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完善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催生更多的“小讯飞”。就在今年,基地的“粒子创客空间”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入园孵化及有意向入园企业50多家,涵盖大数据服务及智慧城市等多个产业领域。

随着入园企业越来越多,基地也希望打造更多的园区,在产业区内建设互联网与大数据、智能终端、汽车电子、智能客服、教育与文化、智慧城市等多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产业园,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按照我省计划,智能语音基地力争到2017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实现税收50亿元。未来3至5年,基地将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企业500家以上,聚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000人以上,把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把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