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15.07.2015  14:08

  长久以来,人们存有一个理想:总有一天,机器会代替人去从事一些繁琐的事务。

  于是,机器人应运而生。

  在合肥这片土地上,机器人产业蓬勃兴起。

  不论是中科大机器人“可佳”,还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无人驾驶”,这些先进智能技术在国内都处于领先位置,在各自领域也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不过,一项先进智能技术,从研发到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应用鸿沟”亟待打破,人们也期待着,这些智能机器人能走出实验室,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冠军机器人“聪明”几何?

  2014年7月,巴西若昂佩索。

  第18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在此开赛,中科大机器人“可佳”一战成名,夺得服务机器人比赛冠军。

  这是我国服务机器人首次在国际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中排名第一,标志着我国服务机器人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9年,“可佳”甫一“出生”,就备受关注。作为“最聪明的机器人”,“可佳”现已掌握多项服务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扫地、做早餐以及到超市购物等。

  自2011年以来,“可佳”就在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屡获大奖,取得了一系列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创新成果,在国际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中始终保持前五。

  2013年,“可佳”获得国际服务机器人主体测试总分第一。同年8月,“可佳”还夺得第23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最佳自主机器人奖”、“通用机器人技能奖”两项大奖。

  据相关人士介绍,“可佳”被称为当前国际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服务机器人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服务机器人复合任务自动规划。在全球服务机器人中,“可佳”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自己上网学习说明书,熟练操作任何一款微波炉的智能机器人。

  2015年7月,合肥“世界杯”赛场。机器人明星“可佳”将隆重亮相,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届时,前往赛场观战的观众,肯定会感到不虚此行。

  机器人能否进入普通家庭?

  “明星”机器人能否走出实验室,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职业人士倍感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未来,机器人能否走进普通家庭,为人们操持更多家庭事务?这是大家一直关心的事。

  生产成本,是横亘在机器人研发与应用之间的一道鸿沟。

  “对于服务机器人产业化来说,成本高是一个重要瓶颈,这就阻碍了机器人进入普通市民家庭。”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中科大教授陈小平说,服务机器人大批量进入普通家庭,售价至少要降到1万元以下,这是个问题。

  目前,中科大启动了“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项目,在“可佳”机器人底层平台的基础上,对底层控制和感知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关键的是,这种可佳低成本移动平台硬件成本降低了75%,现在的售价已降至1.5万元,这就为可佳通过移动平台产品的低成本化发展开拓了空间。

  随着机器人生产工艺的进步以及大批量生产,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移动平台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可以说,机器人进入到普通家庭的距离更近了,可能需要3年时间,也可能会更快。”陈小平如是说。

  等待着进入普通家庭的,还有“无人驾驶”技术。

  所谓“无人驾驶”,顾名思义,就是完全由智能机器人来对汽车进行自主操作,它会根据路况对车辆发出指令,让车辆随时停车或调整方向。

  据相关专家预测,“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是怎样炼成的?

  7月13日下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一辆正在行驶的车辆让记者见识了一把“无人驾驶”技术。

  从外表来看,这辆车与普通车辆并无太大差异,只不过车顶上安装了不少雷达和摄像头。只要车子一启动,雷达就会快速运转,迅速捕捉路面信息,并向车辆传输相关情况。车内智能机器人根据这些信息,对方向盘、离合器、刹车等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在正常通行的路面,一旦遇到突发路况,“无人驾驶”车辆能在瞬间做出反应。据相关测算,从感知突发状况到车辆做出相应措施,仅仅需要0.5秒,远远小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这意味着,如果“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应用,将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

  “目前,我们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只能在一些路况简单的道路上行驶,遇到复杂的路况,比如很多行人和车辆乱穿马路,智能机器人就会‘目不暇接’,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梁华为说。

  “‘无人驾驶’技术走向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梁华为说。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进行“实战”,但该所已经就安全驾驶技术与国内一些汽车生产商进行合作,希望提高人们驾驶汽车的安全度。

  “像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属于被动安全技术,当事故发生后,它们才能发挥作用。”梁华为说,他们研发的属于主动安全技术,如前向避控,由雷达传感器感知路面状况,以此设定报警级别,从而保证车辆安全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