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福广西:田间地头普法边缘村镇 私车公用投身志愿服务

07.11.2014  12:32
 

  祁福广西,苗族,淮北师范大学2012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成为服务审判工作的一名书记员,他个头不高、身子又瘦弱,法院的同事都亲切的喊他“小广西”。他的母亲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山区苗寨,从小和母亲跋涉深山的他更能懂得给那些需要服务的人怎样的帮助。大学四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志愿经验,支教、文艺汇演、社会实践让他在凤阳法院志愿服务的舞台上驾轻就熟,他是隐藏在镜头之后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的宣传者,他是认真负责踏实奉献的志愿服务者。2014年,法院重新组建了团支部,他全票当选法院团支部书记,从那天起,他带领法院青年干警谱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普法篇章。

  公务员考试来到凤阳的“异乡人

  祁福广西,安徽定远人,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北上广,却来到自己的邻县凤阳做一个基层公务员,他的选择让他的朋友和同学都很诧异,这个多才多艺的男孩怎么会愿意选择这样一个职业。他不是音乐科班出身,却是个淮北市优秀歌手,他不是一线艺人,却也是淮北电视台的老常客,绘画摄影一样也没落下。学校里他是个志愿服务者,支教、文艺汇演、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一系列志愿服务从来没有缺少过他的身影,2012年他大学毕业,通过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来到凤阳县人民法院,从进法院的那一刻他就投身到志愿活动当中,他跟着法院政治处主任代文清普法凤阳多个乡镇,他做过交通协管员,也做过文明劝导员,同时也是个志愿服务宣传者。

  定远作为凤阳的邻县,他却总说自己是个“异乡人”,第一,他的母亲来自广西山区农村,每次和妈妈打电话的都操着一口外人听不懂的广西方言。第二,他在凤阳没有亲戚,和单位五个同事挤在一个三室的简易套间里。第三,他觉得“异乡人”才能够更简单更全身心的投身志愿服务当中。他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我虽是个‘异乡人’但是对于志愿服务,我可是满心投入做着本地人的事”。

  红心志愿服务的“老常客

  红心镇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凤阳、定远、明光三县交界处,其所辖岗戴村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村民维权意识淡薄,祁福广西也就成了这里的老常客,每次他都会精选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带到村头,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及农民工维权、依法有序信访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村民很多人不识字,他就一句一句读给他们听,一字一字的解释给他们听,并且多次跟随法院党组深入红心镇岗戴村、荷塘村、侯王村等村庄走家串户征求群众意见,记录村民身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普法服务的先锋员,司法宣传的排头兵

  2012年到现在,祁福广西自己也不记得到底去过多少地方进行普法志愿服务,凤阳许多田间地头、村镇街道都留下他普法的身影。他说他最喜欢去乡村,因为他觉得那里的人更需要法律的帮助。乡村里面人们对于“打官司”很敏感,第一碍于面子,第二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第三有时候私自利用不正当方法解决纠纷。有一次在乡镇普法,一个老人家指着他的脸骂道:“你们法官拿了我的钱,不帮我办事”。祁福广西拉着老人家的手,让他消消气,仔细询问她事情的经过,和老人家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老人家里出现一些纠纷,他把钱给了某位律师,在他们心里,律师就是法官。于是祁福广西耐心的告诉老人家法官和律师的区别,然后告诉他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为害怕老人家不明白,就来到老人家家里,找到老人家读过书的孙子,然后详细的告诉他诉讼流程。对于祁福广西来说,为老弱伤残提供上门立案、为孤寡老人上门送执行款已经如同每日三餐一样平常,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思想已经刻入他的生活。

  祁福广西很少出现在镜头前,但是他的名字却时常出现在各类报刊、网站上,他是一个司法公开、志愿服务的宣传者,他用他的笔杆子传递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给类报刊、网站发表了上百篇关于志愿服务、司法宣传的信息,其中包括《人民法院报》、《新安晚报》、《安徽日报》等。虽然没有镜头前的精彩,但是他却在镜头后传递着一个普通志愿者无尽的服务力量,号召着更多人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将司法便民、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私车公用的法院团支部书记

  凤阳法院2014年5月重新组建法院团支部,祁福广西全票当选法院团支部书记,他开始思考如何调动法院团员青年投身工作、乐于奉献的积极性,于是他把这几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成三点经验:首先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中心;其次强化志愿服务宣传;第三,行动落实为落脚点。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人成了法院普法宣传的“扛把子”。话说这“扛把子”的称呼来的也着实有意思,因为法院成立了团支部,他被选举成为团支部书记,但是个头又矮,性格又温顺,所以大家都略带玩笑的口吻叫他“扛把子”。法院的青年干警告诉我们,祁福广西不管是干工作还是做志愿服务都特别“”,比如去做普法宣传,很多人都会对他说,简简单单走个形式就好了,可是他偏偏那么认真,有的时候和其他单位一起做志愿活动,别的单位陆陆续续结束了,只有他还带着法院的干警给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他的身边总是被一些大爷大妈围绕着,为什么呢?大爷大妈们说:“这个小伙子说的我们能懂呗。”虽然大家时常抱怨他太较真,太倔,叫他“扛把子”,可是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大家又很愿意和他一起出来做服务。一次文明劝导的活动中,他又一次被在鼓楼健身的市民围住,于是他就一一在那里帮他们解答,刚好被团县委副书记何茜茜看见,何书记笑着说:“广西,你这又是在普法呢?咱今天可是在文明劝导呢!”于是大家哈哈的笑了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随时乐于帮助别人的志愿服务者。

  祁福广西是定远人,因为凤阳到定远没有直达班车,所以每次只有搭到合肥的过路车,但是每次他下班后就再也没有车回去了,有的时候周末要加班,他还要抽一天回家帮帮忙,于是就这样来回在两地奔波,他父亲心疼他就把自己的车偶尔借给他开到凤阳,因为他的收入不高,所以他的父亲经常帮他加满油,可是每周他回到家基本耗完所有的油,时间久了,他的父亲就开始问他原因,因为凤阳到定远来回也就一百多公里,连上单位上下班也用不掉那么多油,在父亲的再三逼问下,他才说出其中的原因,因为他一直拿着私车干着公事。自从县里组织文明劝导以来,每个周五他都开着自己的车带着法院干警到县城去做文明劝导,他很少从单位要车,有的时候他要送文件到滁州市中院,因为只有他一个人,为了给单位节省开支,他就就开着自己爸爸的私车送过去,不管冬夏,只要他和同事坚持得了,他就不开空调,他就这样花着自己的钱,省着单位的开支。因为收入不高,还经常花自己的钱办单位的事,所以经常在每月工资到手前就已经用完,妈妈经常会说他收入低、脑子又笨,可是还会偷偷的给他一点金钱上的帮助,他知道工作了之后再向家里拿钱的无奈,但他却一直默默的做着自己钟爱的志愿服务事业。

  他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服务者,他不需要镜头前的光彩,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手、他的心、他的笔杆子去完成一个山里人的梦,用他的一言一行推动人们对法的理解,他要将志愿者的精神像苗家山歌一样传承下去,用苗家人特有的热情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