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制”“吃小灶”帮居民找工作

11.05.2015  20:47

  对于很多失业家庭来说,最大的愿望是有个工作。包河区曙光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实行“普惠制”与“吃小灶”相结合的扶持办法,及时帮助居民找到工作。该社区今年被人社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这是我市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曙光社区居民叶道华与妻子汪家翠,都是下岗失业工人。不幸的是,自下岗后,夫妻双双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常年药不离身,由于身体不好,再就业十分困难。

  为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曙光社区多次上门服务,为他们送上就业信息和优惠政策,给叶道华申报了灵活就业补贴,帮助汪家翠找到了一份小区门卫的工作,还吸纳了他们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叶道斌到社区服务站就业。

  作为我市首批“村改居”社区,曙光社区当初最大的难题就是失地农民再就业,一度有1.6万多人需要面向市场选择职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曙光社区采用“普惠制”与“吃小灶”相结合的办法。所谓“普惠制”,即按照“走访到位、关心到位、指导到位、安置到位”的原则,挨家挨户走访,为他们送去岗位信息和政策信息。同时,定期组织辖区失业人员参加各种招聘会,帮助他们及时找到工作。针对一些学历较低、无技能的就业援助对象,该社区就安排“吃小灶”,进行“一对一”救助。

  社区居民范凌下岗失业后,妻子徐莉患上了尿毒症,需要常年透析。找工作就不能照顾妻子,照顾妻子就没有收入来源,范凌面临了两难困境。考虑到范凌的特殊情况,曙光社区社保办多方联系,最终帮他找了一份小区物业监控室管理员的工作。这不仅解决了范凌的就业问题,而且工作地点离家近,还能调班,方便他照顾妻子。

  解决居民就业,关键还是要促进百姓创业。今年44岁的鲁永军失业后,社区就对他进行创业指导,并安排参加各种创业培训。受到启发后,鲁永军做起了冷冻食品生意。社区不仅为他办理了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还为他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50万元。在社区帮助下,鲁永军的生意红红火火,还主动吸纳了社区32名失业人员就业。

  “老百姓把就业看成是天大的事,社区就要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曙光社区党委书郑顺伦说,社区设立了10个就业信息登记站,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同时,通过电子查询终端等新兴技术手段,全天候搜寻各类招聘信息,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配对”,及时帮助居民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