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给安师大82届校友颁发“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

07.11.2015  10:57

→普京亲自为刘文飞戴上勋章。 (资料图)

他的发言获普京认可

普京在致辞时说:“感谢各位为保护俄罗斯文化、俄语文化财富忘我地工作,正是这些工作使不同大洲、不同国家的人团结到一起。我个人十分高兴授予你们当之无愧的国家奖章!”

在授勋仪式中,刘文飞第二位出场,并进行了简短的发言:“我觉得,我个人并非这一勋章的最合适人选,因为在中国,像我这样研究俄罗斯文学、文化的人有成千上万,有很多人做得比我好。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一崇高奖章——‘友谊勋章’是对我和我同行们的最佳奖励,因为文学是传递友谊和爱的,我们研究俄罗斯文学,我们从事的是增进友谊的事业。”

刘云飞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在他发言过程中,普京总统也频频点头,“握手的时候,他还用中文跟我说了一句谢谢。入座后,我坐在普京总统的旁边,他对我说,你的俄语说得很好,你的发言也是最好的一个。”

他因著作曾多次获奖

刘文飞今年56岁,生于安徽六安,高中就读于合肥七中。1978年2月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1982年毕业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今年夏天调至首都师范大学任北京斯拉夫语研究中心主任。

刘文飞研究俄罗斯文学数十年,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等俄罗斯文学巨匠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对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俄语文学史》《诗歌漂流瓶》《墙里墙外》等;主要译著有:《俄罗斯文化史》《俄罗斯侨民文学史》等。可谓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俄罗斯卫星网的报道称:“他不仅翻译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和果戈里这样的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还翻译了佩列文、乌利茨卡娅等众多现代作家的作品。”

在此之前,刘文飞因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曾多次获奖。2012年11月获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4年9月获俄罗斯新闻出版署和莫斯科翻译研究院颁发的诗歌翻译奖;今年8月他获得莫斯科市作家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

他在安师大打下功底

“安徽师范大学对我的意义是很大的,因为我的俄语是在安师大学会的。” 刘文飞回忆,他16岁上大学,那时不像现在网络发达,没有手机、网络可供消遣,书也少得可怜。偶尔得到一本就如获至宝,争相传看,还抄阅,“上大二的时候,身边的书已经不够他看了,于是四处找一些苏联原版书直接翻译过来看。那时不是为了出版或者赚稿费,纯粹是为了同学们之间传阅,翻译功底就是大学时候打下的。”

刘文飞的一位大学同学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在大学期间,刘文飞留着高尔基式的胡子,长得很帅,和同学关系很好,同学都喊他“高尔基”,“他不仅文学好,体育也特好。他考上研究生那年,是社科院第一年招俄罗斯文学研究生,全国包括他就招了两个,都在我们班。当时学校还发了喜报,很轰动。”

在同学的眼里,刘文飞是才子加学者,“在校期间,他就展现了诗歌才华,在《江淮》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诗歌、散文。”

他是新安晚报老读者

刘文飞对母校很有感情,安徽师范大学80年校庆时,他还回到母校参加庆祝活动,并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去年,他特别点名在安师大招了一个研究生,在全国考生中,这位学生的成绩也是最好的。昨晚,记者还得到一个好消息,刘文飞计划近期返回母校作报告。

刘文飞告诉记者,因为他是在合肥长大的,他一直把合肥看成自己的第一故乡,“我能说的最地道的方言就是合肥话,我还是新安晚报的热心读者,在北京读你们的报纸很多年了,向报社所有成员表示感激和谢意,也向新安晚报的广大读者表达问候。”

朱少华 陈方 张鑫 本报记者 宛婧 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