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尚引领戏曲盛会

24.10.2016  13:32

10月21日《安徽日报》刊发文章,对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暨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中,以廉政、党建为代表的现实题材戏曲作品成为一大亮点进行报道。

廉政题材在当代小说和影视剧中屡见不鲜,传统戏曲舞台上,清官戏也是自古以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立足现实而启迪当下,在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暨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好戏大家看系列展演中,以廉政、党建为代表的现实题材成为亮点。那么,传统戏曲如何与这类现实题材结合在一起?这些戏的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

题材贴近现实

由太和县太和殿戏曲演艺公司创作演出的梆剧《市长的女儿》近日上演,这是一部发人深思又带有强烈情感冲击的现代戏。舞台上,人物不多、场面不大,但每个角色的戏份和情感含量都不容小觑,节奏也比较紧凑。 “这不仅是一出好听好看的豫剧,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反贪腐’好教材。”前来观看演出的一位基层干部认为,这部“教材”不是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用艺术的手法让人看到贪腐带给国家、家庭和个人的灾难和伤痛,从而给腐败行为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剧目不仅对领导干部有警醒作用,更对整个社会风气有较好的教化功能。

与廉政题材相呼应的是讴歌优秀共产党人的作品。今年7月7日,在芜湖县桃园村濮阳圩抢险中,王能珍同志潜入急流,封堵漏洞,英勇牺牲。几个多月来,英雄事迹广泛传播。芜湖县黄梅戏剧团创作排演了一部黄梅戏《王能珍》,从艺术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深情演绎王能珍同志生前感人故事。剧目精心创设了海岛、家中、村头、圩上四幕剧。一个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共产党人形象立于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梆剧《市长的女儿》和黄梅戏《王能珍》都是由常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民营剧团创作演出。

作为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10月10日至13日,大型黄梅戏《大清名相》在安庆石化俱乐部连演四场。立足真实历史人物,探索全新创作理念,这部大型黄梅戏又将此类题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清名相》一剧并非是一出世俗意义上的清官戏,而是求索为官之道,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探寻一个三朝元老的内心情致。”该剧编剧、青年剧作家余青峰、屈曌洁在他们的创作散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主旨。

此外,庐剧《又见桂花开》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建设新征程,梆子戏《村支书陈德领》展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的闪光人生,梆剧《大河惊涛》、黄梅戏《雷池清波》同样是廉政题材,通过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为官为人的道理。

艺术呈现生活

“仔细欣赏这些作品,你会发现大多数作品是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来呈现故事。”很多观众在观看这类题材后产生共识,无论是专业院团的大型舞台剧,还是民营剧团的小成本制作,它们整体艺术呈现很完整,情感冲击力强,生活气息也很浓厚。

廉政、党建等题材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谈及创作,很多编剧、导演表示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将党和政府的反腐败行动变成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艺术形式。文艺作品不是法律和判词,它需要通过对特定人生处境的开掘,表现人的心灵的颤动和反思。要通过透视这种蜕变,与观众共同求索为官为人的道理,回应每一个普通人都应坚守自己道德底线的呼声。

安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认为,这类题材需要做到两个方面才能赢得观众,一是艺术性突出,感染力强,观众看戏不觉得枯燥乏味;二是现实性很强,契合当下政风、世风和民风。此次展演,大部分作品在剧情设置上跌宕起伏、不落窠臼,较好地完成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无论是古装戏《雷池清波》,还是现代戏《大河惊涛》,中国传统戏曲在融入当代生活之时都不可缺失 “现代性”,不可缺失广大群众熟悉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动作、舞美等。演员们怀着真挚的情感在舞台上完成了剧本的二度创作,大部分作品对思想主题的揭示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都恰到好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省本次诸多廉政、党建题材戏曲的展演也是对传统戏曲现代化的一次探索。

文艺铸造灵魂

纵观流传至今、久演不衰的传统戏曲作品,《铡美案》《吴越春秋》等清官戏为人所熟知,这些作品通过历史故事警示后人、代代相传。切中社会关切的题材才是让观众点赞的好作品,在戏剧表现手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也应该看到,文艺舞台往往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追求形式上的繁复而忽视内容上的本真。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从古至今,大凡在文艺史上留下印迹的名篇佳作都饱含着深厚的思想内蕴和精神风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筋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筋骨。传承了千百年的戏曲艺术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戏曲人秉持精神风骨,关照现实生活。李春荣认为,剧情不强求惊奇娱乐、舞美不一定绚烂华丽,形式中规中矩、表演稳扎稳打的现实主义作品,照样能够深入人心。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省文艺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我省是戏曲大省,新近排演众多现实题材作品是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也对今后我省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业内专家认为,戏曲行业动辄言及“剧本荒”,但大家真正深入到各行各业采风后就会发现,可以从现实中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典型事件和素材。戏曲工作者需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为社会增添正能量。(安徽日报记者 蒋莉 晋文婧)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