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背后的“最美乡村医生”

30.09.2014  15:56
 

        在安徽烈士事迹陈列馆内,陈列着一本烈士的日记。日记上写道:“我虽然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我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的壮丽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本日记的主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泗县曹场公社医院医生李月华,她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践行了白衣天使的使命。

        日记的主人是一位乡村医生

        这位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医生家庭的医生,小时随父亲过着漂泊行医的生活。后定居泗县曹场乡。初中没毕业,李月华便在泗县曹场公社医院工作。1965年8月,到宿县专区医院进修结业后,先后在泗县草沟、丁湖公社医院工作。

        据安徽省烈士事迹陈列馆提供的烈士事迹显示,当时当地的乡村医生人手不足,李月华不问寒冬腊月,盛夏酷暑,三更半夜,雨雪风霜,总是病人一到就看病,病家一叫就出诊;吃饭时,碗一推就去;喂奶时,孩子一放就走;一夜出诊数次是常事。李月华为了提高当地的医疗质量,为了解决医院病床的不足,她在家中设立了“家庭病室”,有时还把自己的床让给病人住,这样至少接待了150人。并为病人准备火炉,为病人烧茶水、烤馒头、做饭。为了方便夜晚病人叫门,及时就诊,李月华特地喂了一只小黄狗。只要生人走进院子,小狗一叫,便是叫门的信号。

        为了让自己成为多面手,为了练习外科手术的打结,她晚上用废线练习到深夜;为了练习肠吻合手术,她买猪大肠切段练习,直到把肠子缝得灌水不漏为止;为了掌握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练扎针……

        李月华常带病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为了抢救难产产妇,不吃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抢救窒息的婴儿,用口吸出婴儿口中的羊水,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为了解决一个产妇因病缺奶的困难,忍痛为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断奶,每天按时代病妇哺乳婴儿,6个月中,从不间断,直到婴儿断奶喂饭。

        倒在抢救垂危产妇的手术台上

        李月华患有低血糖病,身体虚弱,在工作中、手术时,她常常因时间过长而眩晕,甚至跌倒,但只喘息片刻便又继续工作。多年的劳累,加上李月华体质太差,后又患脑型疟疾。1971年8月的一天,她在持续高烧中,带病抢救垂危产妇,因劳累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抢救无效,于1971年8月31日光荣殉职,终年33岁。

        李月华牺牲后,原中共宿县地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日报》刊载了她的事迹,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易云著的《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向李月华医生学习的热潮。

        40年过去了,学习李月华的精神依然经久不衰。至今,在宿州当地,建有李月华纪念馆,每年都有纪念活动,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