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靠山“吃石头”,如今靠山“吃旅游”—— 陵阳:从矿业大镇到“摄影小镇”

29.04.2017  09:52

  4月18日,星期二。陵阳集镇上的菜市场里人声鼎沸。一群游客围在施敏的摊位前,挑选着香菇木耳、干笋干豆角。这些都是附近山上、农家田地的特产,也是青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陵阳一品锅”的主要食材。

这几年,乡村游带火了陵阳的特色菜“陵阳一品锅”,主营“陵阳一品锅”食材的施敏也成了小镇的名人。在去年陵阳“摄影小镇”命名搞活动的那天,平常每天顶多能卖个几百块钱的小摊子,居然收入超过了8000元,被小镇居民称作奇迹,传为美谈。

去年11月13日,《大众摄影》全国第二家“摄影小镇”授牌及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在陵阳举办,民俗文化游街大展、老街手工艺展示、“陵阳一品锅”美食文化展示、天下粮仓珍稀邮票展示及晒秋、祠堂文化展示等多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摄影家和1万多名游客。

陵阳位于青阳县东南部,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和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圈中心地带,境内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优美。陵阳是安徽省“千年古镇”。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2年,置县治于陵阳,传闻首任县令窦子明在此垂钓成仙。大诗人屈原曾顺江而下,驻足陵阳九年。谢眺、李白、贾岛、杜牧、杜荀鹤、袁枚等历代诗人均有诗赋歌咏陵阳。董必武1965年途经陵阳时,留下了“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名句。2000多年的历史,为陵阳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建,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坐拥丰富旅游资源的陵阳,旅游经济却曾经是一片空白。在上世纪90年代,真正让陵阳闻名遐迩的是“石头经济”。

陵阳境内方解石储量达3亿吨且品质优良,是全国重要的方解石产品加工基地。1997年开始,陵阳矿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陵阳镇副镇长包奇介绍,高峰期陵阳境内大大小小的方解石开采加工企业多达近40家,方解石开采量最高的年份达100多万吨。在“石头经济”支撑起陵阳发展的同时,不规范开采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开始凸显。2002年、2007年和2010年,青阳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陵阳的39家矿权被整合为现在的8家矿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在矿山企业锐减的情况下,高度依赖“石头经济”的陵阳怎样实现跨越发展?陵阳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做出了加快产业转型,引导产业向优势集聚,产品向高端发展的决定。

近几年,陵阳先后投入3500多万元,打造陵阳石材产业园,严格控制小项目、低效益项目进入园区,着力引进非矿下游企业。安徽力丰实业年产1500万平米人造石材项目,填补了全县非金属矿无终端产品的空白。

旅游经济的空白,在2013年被“富贵陵阳”项目所填补。这个总投资高达10.9亿元的省“861”项目,以九华大峡谷、“天下粮仓1949”主题文化园等景区为龙头,对宁氏宗祠、黄石溪、李氏宗祠、太平山房等重点景点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形成陵阳精品旅游线路。九华大峡谷目前已对外开放,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在“天下粮仓1949”主题文化园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粮站,3500多平方米的仓库正在化茧成蝶,变身为人民公社大食堂、粮票展示馆、“天下第一犁”休闲广场、农耕文化展示馆文化旅游设施。

得益于青阳县整县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陵阳镇依托秀美生态山水,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完成了“陵阳老街”改造,打造出“富贵陵阳、风流谢村”,“义门李氏、千年上章”,“古韵徽风、山水杨梅”,“福地乡村、幸福崇觉”和“积善流芳、人文所村”等8个美丽乡村。所村村获评“池州市十大最美乡村”,谢村村被评为 “安徽省特色旅游景观名村”。陵阳先后获得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特色旅游景观名镇以及安徽省美丽乡村摄影创作基地等多项荣誉。

去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陵阳抓住机遇,依托现有自然和人文资源,成功举办《大众摄影》全国第二家“摄影小镇”授牌及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并被评为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镇。

责编:王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