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新闻汇聚时代正能 明大义传递人间大爱(图)

21.09.2015  12:54

  中安在线讯 18年来他用自己高大瘦削的身躯扛着摄像机走遍了阜阳的山山水水。他以一位新闻人的博大情怀,将对这片土地的情、对父老乡亲的爱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在痛失年幼的爱女之后,他又怀着人间大爱忍痛主动捐献了女儿的眼角膜等器官,点亮了4名患者的生命之灯。

 

  他,就是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主任记者——高思杰。

  俯身扎根基层 永远在跑新闻的“路上”

  参加工作的18年,他始终在电视新闻第一线以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责任感投入工作。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也是高思杰一直俯身坚守寻找新闻的地方。不论是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在浊浪滔天的洪水里,在车站拥挤的人潮中,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处处都能看见他高大瘦削的身影。他总是提着自己的摄像机,跟着新闻不断“奔跑”,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新闻现场的路上。

  熟悉高思杰的人都知道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今年42岁,入行18年,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不是在采访那一定是在去采访的路上;他每年发稿量累计近600条,其中在央视、省台发稿200条以上,多的年份达300多条;创下这样的业绩意味着什么呢?一年365天,他基本上每天都在奔跑。在他的作品当中有69件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市级奖项,不仅如此,高思杰还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先后发表论文13篇,并获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37项。

  18年的记者生涯中,高思杰连续17个大年夜,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2004年除夕夜,雪下得特别大,高思杰连续采访了9个单位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采访结束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路上积雪达半尺多深,打不到出租车的他用雨伞紧紧地护住摄像机走了2里多路才回到家中,爱人打开家门的那一刻,他用快要冻僵的双手递过去的是怀中已然焐热的摄像机。阜阳火车站客运值班员李玲玲说:“记得2011年除夕夜,高思杰一如往年在我们火车站采访给农民工送水饺,忙活到夜里十点也没吃上饭。我看高思杰一直没有吃饭便给他下了一碗饺子,可谁知由于他要尽快回去赶稿子竟然连一口也没吃上。”

  时刻牵挂百姓 笔端饱含真情

  2007年11月,高思杰作为全国地市级以下唯一一名基层记者,代表安徽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首届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央视主持人张越在采访高思杰后说:“我们搞电视的常常会发愁,没有选题,没得可拍。高思杰这么大的发稿量,天天好几条,他怎么就有得可拍?我觉得对你拍摄的这片土地、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有兴趣,你关心他们,他们的苦乐问题你都放在心里,你就有话可说。”

  2007年夏季,一场五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席卷淮河流域。高思杰第一个赶到王家坝闸。在洪灾一线采访像战斗一样紧张忙碌,上午采访,下午回到台里编辑,传输,夜里再赶回王家坝,没到过现场的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在那样高温的夏天,头顶着烈日,脚淌着洪水,夜里入睡时三张床上挤了18个人,还有大个的蚊虫叮咬是怎样的难熬。可高思杰不分昼夜,一待就是32天,饿了就泡方便面,渴了,别人丢在地上的半瓶矿泉水他捡起来就喝。每天坐在冲锋舟上,迎面激起的洪水,让高思杰只能弯着腰低着头,把摄像机紧紧搂在怀里不让水打湿。一天,在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后,高思杰突然感到胸口发闷,早就发胀的双腿再也跟不上了,一下子摔倒在泥泞不堪的大堤上。就在摔倒的那一刻,头脑还清醒的他把摄像机紧紧地抱在怀里,虽然人躺在了泥浆里,但摄像机一点也没有沾上泥水。最终,60多条新闻报道在各级媒体的播出,让全国的观众了解到在安徽阜阳有一种王家坝精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