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访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

04.07.2014  10:50

      春争日,夏争时。

      初夏的皖北,麦浪翻滚,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有条不紊地吞吐着丰收的喜悦。公路上,不时便见一台台转移“阵地”的收割机奔向新的“战场”……处处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安徽在高起点上实现夏粮生产的又一次跨越,有何奥秘?日前,记者采访了省农委主任张华建。

      记者: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下今年安徽省小麦生产情况?

      张华建:好的。去年秋种以来,全省午季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小麦面积增加35.7万亩,苗情长势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今年小麦倒伏面积明显轻于上年,小麦赤霉病虽然大发生,但总体防控效果好于预期。综合分析,今年小麦亩产将比上年提高,夏粮总产有望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记者:夏粮又丰收是在高起点上实现的又一次超越。您认为今年夏粮丰收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张华建:今年午季特别是小麦生产好形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适用技术应用到位率提升。全省半冬性小麦种植面积占83.9%。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面积2293.7万亩,比上年扩大157万亩。小麦深耕深松面积1162.8万亩,比上年扩大184.5万亩。拔节肥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大。二是政策措施支撑有力。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了6分钱。在优势产区实行小麦良种补贴统一采购,统供良种6.36亿斤,比上年增加700万斤。全省建立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每亩增加补助10元。落实小麦“一喷三防”专项资金1.835亿元,有力推动了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三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特别是主产区适播期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小麦适期播种和出苗生长,与上年秋种持续干旱形成鲜明对比。小麦全生育期没有发生冻害和明显旱情。

      记者:夏粮丰收,来之不易。安徽省从哪些方面着手,使“丰收在望”成为“丰收在手”?

      张华建:主要通过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把午季生产好形势转化为好收成:一是组织好机械收获。夏收季节紧,天气具不确定性,尤其是今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要求高,机收任务比往年艰巨。各地切实加强了收获机械的组织和调度,做好应对不利天气的预案。同时,加强农机检修和安全作业监管,加强供油、作业信息、配套服务。二是落实省政府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部署,制定秸秆还田利用奖补方案。及时发布机械收获、留茬、还田作业标准,加强农机作业价格指导,加大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因天气施策,确保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与加快机收进度有机统一。三是扎实做好后期工作。组织高产攻关示范片(区)和创建千斤县(市)的测产验收。开展品种对比、病虫尤其是赤霉病防控效果、良种补贴效果的田间考察和综合评估。四是及早做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统一采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重点组织有关方面搞好品种考察和良繁基地核查。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好夏种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张华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秋季是大头。安徽将抢时夏种夏管,主攻播种质量。一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加快玉米复合作业一体化大型播种机推广,切实提升玉米播种质量,力争玉米机播率达到90%。强化水稻机插秧技术配套,全省水稻育秧工厂已达712个,比上年新增190个。二是落实好高产创建示范片。不断强化创建机制,提炼成果模式,发挥好农技人员的骨干作用,以“五有”“五统一”措施为重点,落实好150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60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和458个部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确定示范乡村和田块,责任落实到人头。三是及时跟进田管。立足种后即管,及时查苗定苗,强化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抗灾,努力实现保全苗、争壮苗。同时,加强早稻、棉花等在地春播作物田管,控旺促弱,促进均衡生长。

(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周学勤、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