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何时驶入“快车道”

17.07.2014  11:25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了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政策接连出台且力度也超出此前业内预期,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受此利好消息刺激,A股市场涉及新能源车企板块掀起涨停潮。我省江淮汽车、安凯客车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

推广成效明显关联产业迅速发展

在合肥市街头,电动公交车随处可见,市民早已习惯。 “乘坐电动公交车很舒服,车子开得很平稳,行驶过程中也没什么噪音。 ”合肥市民赵女士说。

2013年,我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086辆,居全国第一。合肥、芜湖均入选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省经信委有关人士介绍说。

2010年1月,合肥市启动全球首条全部应用纯电动公交运营的公交线路,随后不断向市场投放电动轿车和电动公交车。目前,该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销售新能源汽车9100辆,推广量居全国示范城市首位。截至今年5月,在合肥市内运行的新能源汽车达7100多辆,运行总里程超过1.2亿公里。

在芜湖市,多元化租赁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模式,目前共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248辆。 “除了引导市内公务用车原则上租赁新能源汽车,我们还在全市建立了20个租赁点,并实现同城租赁异点还车服务,以方便市民租赁。”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办有关人士说。

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明显,关联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合肥市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40多家,建成了年产1万辆电动轿车生产线、1000辆电动客车生产线以及1.5亿安时车用锂电池生产线。此外,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整车和15万套客车关键动力总成的“新能源客车新基地”即将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芜湖市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有40多家,都具备了批量生产配套能力,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整车电动化部件和新型材料技术。 2013年,芜湖新能源汽车在全国销售近7500辆,整车与核心零部件企业实现销售近10亿元。

配套设施滞后充电桩建设需加快

我一直想买电动汽车。虽然国家有相关补贴,但一次性购置成本还是比较高。现在免征购置税,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 ”7月10日,对新能源汽车颇感兴趣的合肥市民章先生告诉记者。

然而,价格并不是消费者唯一考虑的因素。 “市区的充电桩配套设施完善吗? ”“如果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方便不方便?”采访中,遇到不少市民都有此类疑问。

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完备与否,备受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的关注。 “我们已将充电桩配置要求纳入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对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给予配套补贴。 ”合肥市科技局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该市已建成9座公交车充换电站,在建11座公交充电站,建成60个电动轿车充电桩群、300多个直流充电桩、4000多个交流充电桩;建成城市级监控中心1座、信息采集监控站3个、维保站10座。此外,该市还遴选了18块场地,将新建451个充电桩。

芜湖市也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我们对全市停车场所充电设施配建提出了要求,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充电桩配置比例。对新建办公楼、商场、酒店、社会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及新建住宅小区,按规划停车位数的10%至20%比例建可充电停车位。目前,全市已建成直流快充电桩10个、交流充电桩160个。 ”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办有关人士说,“此外,今年还启动了5个公交车充电站、公共场所充电桩等规划建设。

尽管如此,眼下,这些城市的充电设施建设仍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这也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形成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已成为阻碍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应出台统一标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同时,可对建设充电设施的企业、单位进行财政补贴。

解除“充电烦恼”突破电池续航瓶颈

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确实很吸引人,但每每想到充电是个麻烦事,汽车电池续航能力也有限,就犹豫了。 ”家住合肥经开区芙蓉路附近某小区的吴先生坦率地说。

在电动汽车 “久推不广”的背后,“车好买,电难充”是核心问题。由于公共场所缺充电设备,要想顺利充电,车主必须在住所或单位拥有单独的车位来安装充电设施,这在本来就面临停车难的大中城市中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一些小区物业公司不积极配合车主安装,物业“最后一公里”瓶颈也制约了电动汽车推广。

一些电动汽车司机也遇到了电池方面的困扰。合肥市的刘师傅开着一辆电动出租车,他告诉记者:“电动汽车别的都挺好,但充电时间长,快充都需要2个小时。充一次按说能跑100多公里,但每到电量低的时候,我就不敢拉远途的乘客了。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存在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生产成本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继续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推进三元材料、镍锰电池等其他材料的研发和小批量试用,降低成本,提高续驶里程。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有关人士说。

除了电池的续航能力,充电电价也是电动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按国家现行电价政策,电动公交车充电价格归为“一般工商业用电及其他”。电动公交车购置成本较高,扣除财政补贴后,运行成本仍然比燃油车高。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充电电价政策时,应把培育市场和引导使用放在突出位置,执行尽可能低的电价标准。(记者 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