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报道:追寻先辈足迹 重走红军长征路

19.07.2019  09:31

7月14-16日,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江西开展了主题为“追寻先辈足迹,重走红军长征路”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重塑时代品格,构建时代精神。

7月14日,经过一整晚的舟车劳顿,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们克服了身体上的疲惫,下了火车简单整顿后便怀着饱满的精神面貌即刻出发前往长征旅途的第一站——赣州革命烈士纪念馆。虽已是盛夏,但纪念馆内却保持着庄严的静谧感,映衬着当年革命时期无数壮烈牺牲的英魂。

进入纪念馆,我们拾阶而上,抬头仰望一座红军的雕像肃然屹立在石台中央,而周围还有很多革命烈士的雕像,并一一附有简介。阅览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为了追求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对今天的幸福生活习以为常,但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好好珍惜当下!

由石台往下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气势磅礴的赣江。顺着台阶往下走,是一座红军的雕像,雕像底部记录了红军攻打赣州的具体过程。再往下走到了江边,回望整个革命烈士纪念馆,让人觉得红军这种革命精神真的是浩气长存,万古流芳。

临别之际,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向陵园中央的墓碑深沉的默哀,以表达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

走过了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我们逐渐感受到了当年长征时的悲壮以及全体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长征精神!更加坚定我们走完长征路的决心!

7月15日清晨,实践团踏上了新的征程——井冈山。伴着清晨的那份静谧,首先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随后我们对当地的群众进行了采访,在路上采访到一个当地老人,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已经在井冈山生活了40多年,他曾经服役于原41军129师,作为一名汽车兵,他追随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杨老说:“作为一名兵者,他听从党中央的指挥,虽没能赶上长征,但是长征的精神在他心里已经牢牢扎根了”。他还勉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听党话,跟党走,多学习和传承不怕吃苦,敢于胜利与挑战的长征精神。

我们在路上还对一个在湖边休息的大爷进行了简单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李大爷并不是当地人,他是在30年前来井冈山参加建设的工程师。当我们问及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走过了四十几年,井冈山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时。李大爷意味悠长的对我们说:“四十年的变化,让他感觉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井冈山真的是日新月异,也让他能很好的享受退休生活”。而且,李大爷还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青年人要肩负起时代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新时代的梦想。

随后,我们与井冈山革命纪念博物馆支部委员会进行对接,并跟支委会郭副书记进行了简单的宣讲和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学习与传承长征精神,知道了如何结合在新时代发扬井冈山长征精神。郭副书记对我们的来访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充分肯定了我们此行的意义和重要性,她还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旅程能全面了解和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大山深处的底蕴,让更多人了解井冈山精神。

在交流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井冈山的南山公园,攀越数千台阶登上顶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气冲云天的火炬雕像。这就是井冈山南山公园火炬广场的主火炬,它寓意着毛泽东同志1927年34岁时引兵井冈,开始创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火炬广场两侧还布置有89个小火炬,气势磅礴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在主火炬正下方还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星火相传”,这无不激起我们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火炬的热情!在火炬广场我们四处参观并集体拍照留念然后整队下山。

午饭过后,我们立即出发,前往井冈山的最后一站——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入烈士陵园后我们都被陵园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在陵园大厅排成一列,对烈士们进行默哀。

大厅两侧的“烈士墙”上面记录了烈士们的生平简介,讲述了烈士们的牺牲时间、相关战役、丰功伟绩。看着满墙的烈士画像,我们不禁想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日的和平时代所付出的艰辛、亲情、青春乃至生命,在思想上让所有人都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礼。

7月16日,实践团抵达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南昌,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段历程。盛夏的阴天没有晴天的明朗,却依然明亮。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八一广场,高耸的八一起义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正中央。

广场上晨练的人很多,我们意外的遇到了另一实践团队。经过一系列的交流后,我们了解到,他们是来自江苏河海大学的调研团队,我们共同了解了八一起义事迹精神在新时代下是如何引领时代的发展,以及如何在实现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

离开了八一广场,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进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人的群雕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这些雕塑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愈发的光彩夺目,高大巍峨。我们跟随着解说员,一起了解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代。

巨幅雕塑《石破天惊》让人深深的震撼: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步枪的扳机,背面是火红的八一军旗,上面是蓝天白云,寓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共产党人打响了石破天惊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继续深入馆内,我们发现这块军旗升起的地方,在时间的烙印下永远定格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随着时间轴线推移,这片红土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全世界展现无可比拟的中华底蕴!

走出八一起义纪念馆,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在我们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走在喧嚣的大街,仰望不远处的八一起义纪念塔,仿佛看见那隆隆的炮火,依稀听见震天的枪声和呐喊......

在结束南昌之行后,我们此次长征的旅途也落下了帷幕,虽然我们结束了这短暂的长征之行,但吾辈青年正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发扬长征精神,拓展自身优势,攻坚克难,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特约通讯员:张成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