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三农”新挑战 破解“三农”新困局 《中国农机化导报》

12.02.2015  11:36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入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新华社2月1日受权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
      突出强调“可持续” 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

      【困局与挑战】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公布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 “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力争“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富裕农民出实招

      【困局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
      【文件破题】
      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 
      强调“美丽家园”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困局与挑战】
      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和以往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强调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强调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由“”到“”,新农村建设迈向“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新阶段,内涵更为丰富。
      “在推进路径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将有益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新农村建设,让新农村建设更可持续、农民获益更实在。”李国祥说。
      多项改革齐发力 农村有望迸发新活力

      【困局与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特别是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同时,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产权归属不清晰,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专家点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表示,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释放了长期被禁锢的生产力,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
      “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叶兴庆说。
      强调农村法治建设 破解“法不下乡”困局

    【困局与挑战】
农村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司与农户互相“撕毁合同”问题;毁占耕地,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案件屡见报端;“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可保证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一些人‘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民权益。”郑风田说。   声音: 安徽省农机局局长刘绍太: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农机化发展是极大的利好。文件提到的多项内容都有助于促进农机化发展,如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稳定投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支持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提振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信心。
      一号文件中首次写入“农机租赁”,在农机金融服务方式上是个创新,安徽也迅速将其列入了发展计划。   广西农机局局长黄铭福: 补贴向甘蔗机械倾斜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启动糖料蔗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完善食糖进出口和关税配额管理、合理确定食糖储备规模、完善制糖企业代储制度。
      在2015年,广西农机相关部门需要做四件事:努力争取国家在甘蔗机械化生产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落地;大力推进广西2015年80万亩“双高”甘蔗基地机械化建设,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甘蔗机械试验示范;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广西各级财政将80万亩“双高”甘蔗基地建设所需配套资金全额列入预算。农机部门也将加大购置补贴力度,重点向甘蔗机械倾斜,加快突破甘蔗机种机收“瓶颈”,为广西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湖北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 释放农机化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新常态下农机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我省农机部门将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采取五项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激活农机化发展活力,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对水稻插秧机、油菜直播机、粮食烘干机和秸秆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等机具,在县域补贴资金额度内实行敞开补贴、优先补贴,做到应补尽补。开展全面全程整县推进农机作业试点。选择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机大市场,开展农机电商销售服务试点。开展组建“联盟”试点,分别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经销企业组建经销联盟。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农机报废更新操作办法和配套工作制度,确保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公平公正、有效便捷实施。   天津农委农机办副主任胡伟: 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在2月1日正式发布,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2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作为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倡导者,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耕地质量,让农机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施行秸秆还田、深松土地、激光平地等作业,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增产增收。其次,要大力发展农业装备产业,天津要着重解决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低的问题,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设施农业生产装备,促进设施农业生产上水平。第三,要大力推广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采用物理方式促进农作物生长,改善种植业养殖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五个重大: 重大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重大考验: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 重大挑战: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大问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重大任务: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 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 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的能力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大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 健全“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 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 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摘自:中国农机化导报 15-02-10)